数学教学中生活经验的作用

摘要 【摘要】摘要:数学是逻辑思维很中的精密学科,要学好数学,生活经验因素不可忽视。
DOI
作者张晓琳
出处《教学与研究》2022年8月16期
出版日期2022-12-08(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数学教学中生活经验的作用

张晓琳

四川省仁寿县宝马镇九年制学校   

摘要:数学是逻辑思维很中的精密学科,要学好数学,生活经验因素不可忽视。

关键词:数学  生活经验

有一道题 :把一根竹竿锯成3段花15分钟,锯成5段需要多少分钟?多数学生这样做:15÷3×5=5×5=25(分钟)。学生的思路是这样的:把一根竹竿锯成3段花5分钟,那么每锯下每一段不就是15÷3=5(分钟)吗?由此推出锯成5段不就应5×5=25(分钟)吗?但这与生活实际相符吗?我们先看,把一根竹竿锯成3段应锯几次?是3次还是2次。显然是2次,因为虽是3段,但最后(第二段)是自然剩下的,是无需锯的,所以要求出每锯一段应花多少分钟?就应15÷(3-1=15÷2=7.5(分钟),再看把竹竿锯成5段需要锯几次?5次还是几次?显然相同的道理应是5-1=4次。那么把竹竿锯成5段所花时间就应为7.5×4=30(分钟)。这才符合生活实际。分析:多数学生为什么会做错呢?那就是缺乏生活经验,没有亲自操作过这样的事,于是由对其它事件的思维习惯,就做错了。那其它什么事件是这样的呢?那就是把一件东西平均分成若干数,每分是多少?如把9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就应9÷3=3(个)。由这种情况去理解锯竹竿的事,焉能不错?此题实际考的就是学生的生活经验是否具备。所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对学习数学有一定的影响。又例:某班里搞了一次军训模拟侦察演习。有几个小侦察员偷偷地潜入对方地盘,伏在草丛里画对方地形图。对方设施的位置的距离。结果有2人画的地形和设施的位置都准确,但标的距离太不准确。只有一人标得准确,为什么那二人标不准确呢?那清空是生活经验缺乏的缘故。由此,针对班上的情况,就需要地学生进行生活经验补课。比如,学生上学的路程有多远,只听说过有几里地,学生是没太意,也没实际量过,怎么补课呢?可以这样布置:数一数上学的路走了多少步,量一量每步多少米,如0.5米,0.6米等等。再计算出总距离多远。还可以把学生带到一个生活情境中实际操作一下。如有公路有坝子的地方,先估计公路有多宽,再量一量,看估计的准确率多高。用百分比表示出来,如果估计的准确论达90及以上,就说明有相当的生活经验了。又如公路有多种汽车,先观察每类汽车每秒行驶多少米?再量一量实际多少米?当然就选择来往车辆少的路段,还要遵守交通规则并注意安全。这种生活补课,一是可以不做错生活应用题,二是以学以致用时,不是纸上谈兵的书呆子,生活补课还可以出一些脑筋急转弯的题来训练思维反应能力。如:一个桌子4个角,砍掉一个角还剩几个角?有答3个角,有答5个角?这时应让学生说出理由。有的说一般减法的思维习惯,4-1=3,有的说是科学法:他说如果从对角砍下一个角,就只剩一个三角形桌面了,当然是3个角,有的说的也科学:说如果砍下一个小角,这个角就变成了两个角了。当然整个桌面就变成5个角了。这样一考查,通过操作思考、讨论、生活经验就补起来了。又例:一棵树上有7只鸟儿,用枪把打了一只,还有几只?回答有说6只的,有说一只也没有了。让其说出理由,有的说枪响了,打死一只其余的都吓飞走了,就一只也没有了。有的却说如果用无声枪(比如汽枪,消音枪之类)打下一只,其余的鸟儿没有觉察,就应是还有6人鸟儿。还有的是按一般减法的思维习惯回答的。7-1只,不就是6只吗?还有的用狡辩逻辑回答的,说“问的是还有多少只?并没问树上还有多少只?即使吓飞了,飞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了,它们还是存在的,也应算在有的概念之内。”看通过考查,产生了这么多的说法,除了错误的思维习惯外,其余的都有道理。这就增强了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辩证认识的能力,于学习数学是很有好处的。又例:随着经济的发展,好些同学假期里都随父母旅游乘过飞机,在飞机场里也见过大大小小的各种飞机。老师可以这样问,你能用什么方法知道天上的飞机距地面都有多高吗?青少年是最好奇的,最富于思考挑战性的问题的。这个问题就是富于挑战性的,即使没见过地面上的飞机的也会积极思考办法的。有的学生是这样思考的:先观察从头顶飞过的飞机看上去只有一尺长,而这架飞机从形状上看是一架特大飞机,能坐300人的大飞机,根据坐飞机的经验,每排能坐6人,共50排,每排间隔0.7米,应有35米之多,在地上找出一段35米的参照物,离开那里看走了多远看见它只有一尺长,那么天上那架飞机就距地面有多高。这个方法及推导过程很有逻辑性,这就促使学生去补了这类生活中的经验了。又例:教三角形的知识,学生对生活中的三角形是熟视无睹的,只从书本上教,黑板上教,在车子上画,这只是纸上谈兵,遇到那些有关三角形的应用题就不能解答了,所以在教三角形之前,就可以布置观察生活中的三角形。未学过概念, 不知道什么样的形状叫三角形,可以用实物或图画,或视频或录像进行提示。如出示一幅房屋架梁结构的照片,以此类推,学生就会去发现很多的生活中的三角形。在教学之前可以布置生活作业,也可以在教学之后布置补充观察的作业。在教学之后观察会更深入,因为对三角形的概念,构造已十分清楚了。不但要学生找出明显的生活中的三角形(比如房屋架梁是由多个三角形组成,每个三角形都符合书上的理论),还要求找出那些隐蔽三角形(要凭想象辅助才能构成的三角形)。比如,一根电杆在阳光强烈有光影的时候,怎样发现存在的三角形。经启发,学生会凭想象把电杆的顶端与光影末端用想象的线连起来,就是一个直角三角形。发现这种隐蔽的三角形,在生活中,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电杆高度时用得着。这种教学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也是补生活经验知识。

总之,生活经验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是很重要的,要叫学生多观察留心生活中的数学。又例:教平行四边形,要激发兴趣就要让学生感受生活的平形四边形的存在与用处,不然就抽象了。而这学生很感兴趣的,有的看到了现象也不知是平行四边形的原理。这时老师应启发引导,说小区的申缩门是什么原则?经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终于知道一个个四边形的大小变化,都是平行四边形的原理。又如,不少的同学的家在农村,那木制门一到夏天就变形,不知什么原理,只知接头松动了,经启发又是平行四边形的稳定性起的作用。这样的启发指导,学生的生活经验已就足了。

参考文献:

        《新课程标准解读分析》黑龙江科技出版社(2003)。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