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提升策略研究

摘要 【摘要】摘要: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在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法治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小学生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形成积极的行为习惯,避免违法行为。同时,法治教育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更好地参与公共事务,推动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DOI
作者周小凯
机构地区
出处《教学与研究》2023年第11期
关键词
出版日期2023-11-11(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提升策略研究

周小凯

仁寿县东方红小学校

摘要: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在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法治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小学生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形成积极的行为习惯,避免违法行为。同时,法治教育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更好地参与公共事务,推动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道德与法治;提升;策略

在当今教育领域,高效课堂已经成为了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为了创设高效课堂,教师需要做出许多努力,包括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堂管理等方面。教师要体现出自身的教学创新能力,从不同角度来构建立体化教学体系,助力学生高质量完成学习,实现全面发展。也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品味道德与法治知识,学生在新颖的教学活动中也可以掌握更多的学习思路。现今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存在一些问题影响教学质量,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和活力都明显偏弱。因此教师要着手强化教学改革的力度,提升教学有效性。

  • 通过角色扮演,理解法律程序

角色扮演法是另一种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广泛采用的教学方法。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可以亲身体验不同法律角色的责任和挑战。教师可以设计各种法律情境,要求学生扮演法官、律师、被告、证人等不同的角色,模拟法庭审判或其他法律情景。

通过角色扮演,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法律程序和法庭规则,同时培养他们的表达和沟通能力。此外,角色扮演还有助于学生理解不同法律利益相关者的立场和需求,培养他们的公正和公平观念。

二、创设趣味情景,理解教材知识

趣味情景教学的主要方式就是教师按照书本内容使用轻松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不但能够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不但能够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增强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能够帮助学生营造健康的成长环节。由于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有严谨的逻辑性和思维性,进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难度,进而降低了小学生的主动学习性。所以,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在课堂上结合趣味情景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帮助学生充分的掌握道德与法治的知识内容。

例如,教师在开展我们的公共生活”这部分内容讲解时,可以将班级学生划分为几个小组,然后让学生通过小组的形式模仿各个不同的场景。教师可以让学生模仿在公交车上的场景,不同的学生扮演不同的身份,列举一些在公交车上经常出现的让座,或者上车,下车等场景,这样的方式可以使得班级所有学生都能融入到课堂中。小学生通过趣味性的道德与法治学习,不但可以提升对书本知识的了解,同时也能增强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更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内容的印象。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结合趣味情景进行教学,可以将道德与法治知识赋予趣味性,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小学生的学习难度和学习压力。

、联系生活实际,增强法治观念

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相对枯燥抽象,往往很难用简单的口头讲解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从熟悉的日常生活出发,选择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材料,渗透法治知识。将抽象的法治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形象,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加深学生的理解,进而逐步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教师在开展读懂彼此的心这部分内容讲解时教师可以用学生和父母为起点来展开法治教育。虽然我们在家中与父母的角色不一样,对待不同的事情看法也会有一定的差别。比如学生想周末去同学家玩,有的家长可能认为可以去,注意安全,去了同学家里讲礼貌;而有的家长也认为不可以去,周末还是在自己家里比较好或者父母可以带学生一起出去郊游。这样在学习中,家长就可以与学生一起进行沟通,将不同的意见确定为最终一个选择。教师运用这种提问的方式,可以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愿意参与到课堂中来,积极参与课堂的学习。只有把法治教育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知行合一。

  • 完善教学评价建立家校合作

针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教师应该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机制,既能反映学生的学业和能力水平,也能评估学生的道德素质和综合素养。教师可以通过定期小测验、作业、讨论、评比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估,注重发掘学生的优点和潜力,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指导。针对优等生,教师可以多给予正面的表扬,对于中等生,教师可以给予建设性的回馈,告知学生优点的同时提出自己建议性的问题,对于差一些的学生,教师要多进行鼓励,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弱项在哪里,然后进行针对性的改正和进步。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家长群体的参与,建立家校合作的桥梁,使教育环节对学生的价值影响更加深远和持久。

总之,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法治的重要性,培养法治观念,提高法治素养确保小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获得充实的法治教育,成为法治社会的积极参与者和贡献者。

参考文献:

[1]谭丽君.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J].新校园(中旬),2018(04):23.

[2]管依娜.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改革[J].新课程(上),2018(12):90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