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小学体育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策略研究

摘要 【摘要】“双减”政策的出台,让素质教育重新走上了人们的视线,并得到了应有的重视。而在小学阶段,体育课程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基础运动能力的提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小学体育老师的队伍要把小学的体育教学工作做好,在“双减”的大背景下,学校的体育老师们要更多地关注通过有效的教育方法来提升教育的效果,从而让学生们养成良好的、正确的体育习惯,树立起终生体育的理念。在此基础上,本文着重对双减背景下小学体育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做了一些粗浅的探讨。
DOI
作者柳院红
出处《中国教师》2024年13期
出版日期2024-07-31(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双减”政策下小学体育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策略研究

柳院红

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石桥镇第二初级中学小学部 湖北省襄阳市 441124

【摘要“双减”政策的出台,让素质教育重新走上了人们的视线,并得到了应有的重视。而在小学阶段,体育课程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基础运动能力的提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小学体育老师的队伍要把小学的体育教学工作做好,在“双减”的大背景下,学校的体育老师们要更多地关注通过有效的教育方法来提升教育的效果,从而让学生们养成良好的、正确的体育习惯,树立起终生体育的理念。在此基础上,本文着重对双减背景下小学体育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做了一些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体育策略研究

【正文】在小学教育中,体育运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小学体育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它不仅是一个老师带着学生们玩的游戏,更多的是要让学生们热爱体育,热爱运动,并且在运动中获得身体素质和能力的提升。另外,“双减”政策的开篇就明确指出,要把重点放在构建优质的教育系统上,加强学校教育的主体地位,以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因此,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必须要把相关的教育教学工作做好,要突破小学体育教育教学的传统和固化,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创新,使小学体育教学的高质量得到更好的推动和提高。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通过新颖的、创新的教学内容,将网络信息技术等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可以更好地提高小学体育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成效,既能满足小学生的体育学习需要,又能提高学生的运动基础能力和体能素质,实现小学体育教学的基本目标,提高新时期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促进和增强学生的体能素质。

一、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老师并没有把重点放在学生的个体发展水平上,而且这样的教育方法还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得到有效的发挥。还有一些体育教师在教学时不与实际的教学内容相结合,只是随便地进行,这样就会造成体育教学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不强,这样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在课堂上感到很累,不能使学生对体育知识的全面掌握,从而不能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此外,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老师们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重视,这就造成了小学学生的体育活动十分的单一,与小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心理特征不相适应。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是每节课的主体,但这样的教学内容会使学生不能主动投入到课堂中去。从以上的问题研究中可以看出,在体育课堂上,学生们不仅感觉不到快乐,而且学生的身体素质也得不到提高,也就得不到专业的体育知识,在枯燥乏味的体育教学中,学生的综合素养水平得不到提高。

二、“双减”政策下小学体育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策略

2.1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开展示范教学

学生掌握体育运动技能的最佳方法就是示范练习,但以往的示范以教师一边讲解一边示范为主。 “双减”政策下,教师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进行示范教学,让学生透过直觉的感觉与重复的观看,来掌握动作技巧与操作的要点。

比如在进行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体育《400米耐久跑》的项目学习中,这项运动包括起跑、交接棒等多个技术环节,是一个完整的整体,要求学生们在身体和精神上都要保持高度的专注和放松。这时,老师们可以在网上搜寻“接力跑”的录像,并把各个环节的要点给学生们看,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这样才能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在观摩之后,老师有组织地走进运动场进行练习,针对学生们的成绩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

2.2利用教材内容展现体育优势

“双减”政策下,小学体育教材中也详细地介绍了多种体能训练方式。在此过程中,老师可以将多媒体教学与 AR技术相结合,有效地拓展学生的眼界,让学生在对各类运动项目与健康方法的掌握中,培养出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态度,在对各类事物的理解与掌握中获得更好的体验,为今后开展多维度的体育锻炼提供更多的辅助与支撑。教师还应从教材的视角来提高教学水平,让学生以放松的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体验,同时还可以通过成立“体育运动监督小组”等形式,将课后训练的延伸做好,通过视频录像、感想交流、运动质量评比等形式进行互动,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在有效的交流中获得进步,在自我调节和提高中获得更好的身体素质。

比如在进行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体育《太极拳运动》相关教学中,老师可以让学生们将自己学习小组录制的学习录像等形式展现出来,同时让学生在互相评价的过程中,对自己的动作进行标准化的掌握和调节。另外,老师也可以将移动终端运用到课堂中,进入到家庭作业的设计中去,对于那些学习水平比较低,需要重复教学的同学,可以通过父母的陪伴反复播放微课教学视频,来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

2.3适量布置常规任务,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高质量的体育教学,既要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又要培养学生的终生体育意识,让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与生活中,即使没有老师的督促和指导,学生也能够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并且与同伴进行交流,挖掘网络资源,提高自身的体育能力。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老师可以适当地给学生安排一些常规任务,也就是说,在讲解完基本动作之后,再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让学生在课后积极地参加有关的训练,来巩固和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

比如在进行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体育《乒乓球握拍与颠球相关动作教学后,老师可以给学生安排日常作业,让学生在一天中做20分钟的练习。在安排日常作业时,老师要指导学生合理安排训练时间,例如:利用大课间和其他同学一起做5分钟的练习,回到家和家长一起做15分钟或者自己一个人做15分钟的练习。这样,不仅能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而且能有效地防止过度锻炼给学生体质造成的不良影响。这样一来,通过长时间地安排适当的常规任务,并且持续提高任务的难度,能够让学生在参加运动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和成就感,从而逐渐培养出学生的终生体育意识。

结束语总之,在双减的大环境下,体育老师要让学生掌握更多的体育知识,让学生在空闲的时候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培养自己的体育兴趣和特长,从而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教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体育动作,参与体育练习,参加体育竞赛,从而推动学校体育教学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吕琴. 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 田径,2021(01):61-62.

[2]孙斌. 新课程改革在小学体育创新教学设计中的思考[J]. 田径,2021(09):56-58.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