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研究
作者姓名电话:胡姿
作者单位:广东梅州市五华县棉洋中学 邮政编码:514441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价值观念。这些传统文化不仅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也是我们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当今世界日益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成为了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有助于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道德素养,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基础。本文旨在探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必要性和实施路径,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为培养具有文化自信和道德素养的新一代青少年贡献力量。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一、深入挖掘素材,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情境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教师需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并巧妙构建教育情境,以生动展现这些传统文化在课堂上的价值。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深化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以《亲情之爱》教学为例,教师可结合《孝经》、《论语》等经典古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孝敬父母的内涵和意义。通过阅读这些古籍,学生可以了解到孝敬父母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家庭和谐、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石。同时,教师可以引入古代孝子的故事,如《孝子行》等,让学生感受到孝敬父母的生动实践。这些故事中的孝子们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践行孝道,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为了更好地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境,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相关的活动。例如,组织学生进行“孝敬父母”主题的演讲或戏剧表演,让他们分享自己在家中如何孝敬父母的故事和经历。这样的活动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孝敬父母的内涵和意义,并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这样,学生不仅能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还能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学生也会更加坚定文化自信。
二、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嵌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当紧密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巧妙地嵌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实现中华文化的创新性转变和创造性发展,并进一步坚定学生的文化自信。
例如,在教授“诚实守信”这一主题时,教师可以结合当前社会中存在的诚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践行诚信这一传统美德。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讲述古代诚信故事,如《曾子杀猪》等,让学生感受到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探讨现代社会中如何重建诚信体系,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发挥诚信的价值。
除了诚信问题,教师还可以结合其他社会热点问题,如环境保护、道德风尚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问题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例如,在教授“保护环境”这一主题时,教师可以结合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环保实践活动,如垃圾分类、植树造林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环保的重要性,并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通过这些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深入理解诚信、环保等问题的内涵和价值,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能够实现中华文化的创新性转变和创造性发展。
三、结合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观,精心设计主题活动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主题活动是一个很好的方式来加深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通过结合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观,精心设计主题活动,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体验和感受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修养。
以《积极奉献社会》这一教学内容为例,我们结合了“仁爱”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观,设计了系列主题活动。首先,我们组织了一场名为“仁爱之心:古今之变”的主题班会。在班会上,学生们分享了他们参与的志愿服务活动,如帮助孤寡老人、关爱留守儿童等,并讨论了仁爱之心在当今社会的应用和价值。他们通过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感受,深入理解了仁爱的内涵,认识到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此外,我们还开展了“创新中华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的实践活动。学生们分组进行调研,探索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发展。他们通过收集资料、实地考察和交流讨论,提出了许多富有创意的建议,如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现代艺术创作、推广传统文化节日活动等。这些活动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坚定文化自信,还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四、完善课堂教学机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需要明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其文化内涵的展现需要时间和耐心。学生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深入了解和解读传统文化,从而增强他们的核心素养,形成正面的文化感知。坚定文化自信。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创设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利用当地的文化资源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如设立文化长廊等;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定期组织道德与法治相关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竞赛活动,如知识问答、文化演讲等;引导学生自主完成文化解读,布置相关作业、提供阅读材料等,让学生自主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可以逐步加深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提高他们的传统文化素养和思想品质。同时也有助于营造活跃的校园文化氛围,完善课堂教学机制,为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更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文化的创新性转变和创造性发展、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这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实践,通过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和主题活动,结合社会热点问题,以及不断完善课堂教学机制等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和思想品质,同时也能更好地坚定他们的文化自信,为他们的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芸.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分析[J].求知导刊,2023,(28):83-85+97.
[2]郑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策略探索[J].中华活页文选(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2023,(07):127-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