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语文有效课堂的有效构建

摘要 【摘要】摘要: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在个体发展和成长过程中为了更好地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必备的品格和能力。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当中,广大教师必须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开展相关教学活动,坚持“以人为本”,贯彻立德树人这一基本任务,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教育规律。文章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如何有效地建构高中语文高效课堂,希望能为广大语文教学一线的教师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DOI
作者陈雪娇
出处《中国教师》2022年8月16期
出版日期2022-12-08(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语文有效课堂的有效构建

陈雪娇  

单位:恩施州金峰高级中学  邮编:445000

摘要: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在个体发展和成长过程中为了更好地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必备的品格和能力。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当中,广大教师必须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开展相关教学活动,坚持“以人为本”,贯彻立德树人这一基本任务,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教育规律。文章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如何有效地建构高中语文高效课堂,希望能为广大语文教学一线的教师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语文;有效;课堂;构建

一、构建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语文有效课堂的意义

1.推动语文教育改革

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语文有效课堂的构建是推进语文教育新改革、促进语文核心素养推广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有助于培养学生关键的语文品质和能力,能够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做出进一步的规划,对高中语文高质、高效课堂的构建做出进一步深入研究,进一步推动教育改革。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融入语文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有效课堂,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立德树人基本任务的重要保障,内化于其中的语文核心素养是提升学生素质教育的基础。教育改革是一直都在修正编订,我国的素质教育也提倡了数十余载,虽然获得过高度重视,但是一直延续着重视智学轻视德育的传统思想。随着立德树人教育方针的上台,正视了学科核心素养的育人目标,逐渐改变了重智轻德的现象,能够有效落实立德树人的核心地位,巩固了语文学科的地位与优势,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增加语文知识的传递

融入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课堂是学习者身体力行学习知识的主阵地,其中践行的核心素养理念,也是学习者参与活动的纲领指南。运用语文核心素养指导教学实践,有利于学生国民素质的形成。充分发挥语文学科育人价值,对塑造学生的人格品质,拓宽学生视野,培养他们家国情怀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二、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语文有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1.选取贴合学生实际的素材

语文源于生活,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提倡语文的学习要“积极利用身边的各种资源和机会”,在日常生活中选取课堂导入的内容,可以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生活的能力,还可以在这个过程中促进学生习惯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的综合发展。在调查中发现,该校教师较少选用日常生活作为课堂导入的素材,没有取得良好的课堂导入效果,因此,教师设计课堂导入内容时应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选取贴合学生实际的素材。

例如:教学《荷塘月色》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让他们描绘一下池塘景观。学生1:有粉红色的荷花,风吹过时,可以闻见屡屡清香。学生2:有碧绿的荷叶,有时上面可以看见几只小青蛙。教师:很好,大家都有一双善于观察生活的眼睛。那么我们下面进入文本,看看朱自清是如何描写荷塘美景的。写景抒情的散文要学习作者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品味作者观察和欣赏景物的角度。学生身边的池塘景观与《荷塘月色》描绘的美景相近,将日常的现实生活与文本相连接,以此为课堂导入的切入点,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和自然的品质。在该活动中,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了自己的审美体验,使语言建构运用和审美能力得到了锻炼。

2.设置层层递进的课堂问题

系统性的课堂提问对语文核心素养的把握尤为重要,问题与问题之间要关注语文核心素养四要素之间的联系。好的问题要紧扣教学目标,它不是课文内容的简单重复,具有一定的难度,这个难度是学生通过认真思考所能跨过的。教师课堂上所提的问题不是孤立的,每个问题之间应显示一定的难易梯度和内在联系,而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是一个从文章字面含义逐渐深入到文章主旨的过程。还要按照学生思维的连续性,教师通过设计逐层深入的问题启发使学生获得知识。因此教师在设置课堂问题时,根据高中语文教材的特点,从整节课、任务群与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按照学生思维的特点与知识水平,把大的问题分解成一组小问题,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的,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系统化的提问,引领学生逐渐深入文本,逐步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

例如:以《林黛玉进贾府》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逐步设置梯度性问题推动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如“小说描写了几个人物?他们各自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围绕中心事件,本文运用了哪些方法描写人物?”这几个问题,后一个的回答建立在前一个的思考之上,还可以促使学生思维的深入发展,也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主动发言,都参与到课堂问答环节中。而当学生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回答错误时,教师并不直接纠正,而是提出有助学生思考的补充问题进行反问,学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动脑筋,进行自主思考与探究。

3.丰富与拓展课堂内容

随着“核心素养”教学理念的日渐推行,教师所肩负的教学任务也越来越重。因此,教师必须要合理的拓展课文或原著中蕴含的那些对学生的心理发展、人格培养有利的因素,从而发挥课堂教学的最大价值。

例如:学习《百年孤独》时,教材只节选了名著的一部分。尽管是具有代表性的内容,但由于原著字数多,时间跨度大,人物关系复杂,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在讲授时,应该适当讲解《百年孤独》中所映射的拉丁美洲变迁史,同时积累课文中没有收录进去的那些内涵丰富的语句。这些内容在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的基础上,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培养意义深远。比如《百年孤独》中有许多看似不经意的话,却内涵丰富,意义深远。“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不是你遭遇了什么,而是你记住了哪些事,又是如何铭记的。”这一句,依旧传递了书中的“孤独”意味,生而为人必然要负重前行,必然会遭遇挫折,但时间就像流水,当时觉得再大不过的事情,最后都会被冲刷的很淡。能够从中吸取教训,保证错误不在自己的身上重演,学会踩着不幸去寻找真正的幸福,才能够走向更美好的未来。就像2020年给全国人民都带来了巨大威胁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大家都感受到了疫情给生活带来的挑战,但却让我们记住了那些最美逆行者,感受到了中国速度与大国担当,看到了零零后所迸发的能量。教师通过拓展阅读教学,不仅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还让学生在全面了解文章背景的基础上从对比讨论中思考,从而养成旁征博引、关注自身的习惯。

总之,核心素养教育是在新课改背景下提出的新理念,在教育过程中提倡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和个人终身发展的素质和关键能力经过广大教师认可与推广,核心素养教育理念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自身对核心素养理念的认识,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改革和创新课堂教学的模式和方法,促进有效课堂的构建。本文立于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语文有效课堂的构建,从上述几个方面展开了详尽的论述,以期促进核心素养培育工作的进程,有效推动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林夏蓉.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语文有效课堂的有效构建[J].课程教育研究,2020(11):43.

[2]白燕明.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语文有效课堂的构建研究[J].成才之路,2020(01):74-75.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