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学习还给学生——浅谈高中语文前置性作业布置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 【摘要】摘要:随着中学语文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导向。前置性作业衍生自生本教育理念,在作业层面充分强调教师的引导作用以及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致力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助于改革传统的作业观,而且对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针对高中语文前置性作业的布置而展开,理论研究与实践分析相结合,针对高中语文作业教学现状,提出优化前置性作业的优化布置策略,期望能对高中一线语文教师产生一定的借鉴意义。
DOI
作者李琪泉
出处《教学与研究》2022年8月16期
出版日期2022-12-08(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把学习还给学生——浅谈高中语文前置性作业布置的实践与思考

李琪泉

新疆 阿克苏市第三高级中学843000

 

摘要:随着中学语文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导向。前置性作业衍生自生本教育理念,在作业层面充分强调教师的引导作用以及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致力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助于改革传统的作业观,而且对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针对高中语文前置性作业的布置而展开,理论研究与实践分析相结合,针对高中语文作业教学现状,提出优化前置性作业的优化布置策略,期望能对高中一线语文教师产生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高中语文;前置性;作业;学习自主;实践

一、高中语文前置性作业的概述及内涵

高中语文前置性作业是指在高中阶段,教师依据语文学科学习的特点,在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础之上为学生布置的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因此,前置性作业的设计是依据于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也需要注意贴合高中生的思维方式;另外,前置性作业要与语文课堂教学相契合和衔接,重视挖掘语文课堂教学区域最近发展区的潜在作用;同时前置性作业的布置一定要体现语文学科的特质,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是“一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从学科定义的角度就可以看出,前置性作业除了听说读写等基础知识的自主学习,更须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鉴赏等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在学生尝试独自与文本互动的同时注重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认识世界,获得丰富的生命体验。

高中语文前置性作业打破以书为本的传统,通过给予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鼓励他们从多角度思考文本中蕴含的内容和意义,继而生成对阅读文本的个性化理解,发现和体悟文字背后的意境和情感,以及作者的思考方式、思维过程、情感状态。只有经历这样的独自学习过程,知识才能转化为学生的精神力量,转化为学生认识世界的方式,学习的过程才能成为学生成长的过程。除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前置性作业通过呈现先行组织者材料引导学生建立起新旧知识的联系,教会学生如何建构完整的思维体系,这将会显著减少课堂环节中因思考时间不够导致的灌输式教学情况的发生,更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的学习效率。

二、高中语文前置性作业的布置方法

(一)分层设置前置性作业

差异心理学、语言发展心理学等理论表明学生的语文能力是不尽相同的,而学习动机理论则证明只有适中的难度与压力才能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促进学习更好地发生和维持。因此,教师不能以同样的要求去规范他们,也不能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应正确看待学生存在的差异性,进行有差别的教学。对此,在布置前置性作业时,语文教师可以按学生的能力分层布置,尽可能地关照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需求。

例如:比如《烛之武退秦师》这篇古文的前置性作业可以作如下设计:

1)A我能给同学讲解《烛之武退秦师》这个故事。B我能给同学讲解《左传》里面的其他故事。

2)A文中“以”“其”“之”三个词多次出现,它们都有多种不同的含义,我能够总结出来。B我还能找到它们除了文中含义之外的其他含义。

3)A你认为烛之武是如何劝退秦师的?B从烛之武的劝退技巧谈说话艺术。

4)请你为烛之武写一则人物小评。

以上的作业题目紧扣课文《烛之武退秦师》的教学目标展开,既有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有古代文言文文学常识识记,又有文本之外的延伸类题目。四个题目按照由浅入深、有层次的顺序展开,符合高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引导他们从文本到文言再到文化的思维方式进行自主学习。首先是复述故事,这是对文本内容的基本把握,这要求学生在熟练文本之后才能够完成的任务,并且能够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第二个题目是文言词汇的积累问题,这需要学生研读文本之后才能够总结出来,并且有助于帮助学生重复记忆,培养学生学会总结的学习方法。第三个问题则是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之上进行文本分析,这一个题目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要求较高,需要学生经过认真思考后作答。最后一个问题则是属于创新层面的要求了,不仅需要学生对文中人物有着清晰的认识,还需要表现其审美能力以及价值判断能力。在前面三个问题里面,分了设计了A、B两个小题目,A题目是要求全班学生必须完成的,即使是层级较低的学生也需要认真完成;B题目更多的是在文本的基础上进行的延伸探究,这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要求更高,可以适当地放松要求。

(二)从结构与特征出发设置前置性作业

实用类文本也是高中语文教材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特别是新闻类文本学生应该重点把握。新闻的结构与基本特征是学习新闻写作的最基本知识点,是了解新闻素材的基础性常识,因此在前置性作业中设置时,教师应有侧重地引导学生从新闻文本结构与基本特征出发进行相关知识的前置性学习。

例如:《别了,“不列颠尼亚”》这篇短新闻的前置性作业可以作如下设计:

1)A从本文内容概括出新闻的结构成分。B本篇新闻是如何体现新闻的三大基本特征?

2)标题《别了,“不列颠尼亚”》有着怎样的深意?

3)写一篇新闻稿。

学生在文本初探的过程中回忆了初中学过的新闻的相关常识之后,再进行本篇新闻稿的艺术探究,标题运用了双关的手法,既指代了现实中“不列颠尼亚号”船的离开,又象征着英国殖民统治在香港的终结。最后再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的写作之中,试着学习写一篇新闻稿,只有在现实的实践之中才能检验学习效果,学生也可以通过写作的方式来检验自己的自主学习成效。

(三)依据学生认知和文本类型设置前置性作业形式

高中语文教师设置前置性作业是按照教学目标,将所搜集的有关材料综合起来,并提出具体的操作要求。前置性作业的形式包括书面作业、口头作业和活动作业,老师应依据学生认知和文本类型设置前置性作业形式。

例如:著名教育家朱光潜先生在《咬文嚼字》中提出反对“套板反应”的观点,其实当前很多学生在阅读课文之前,头脑里也有了“套板反应”:先有了关于该课文内容形式方面的认识,但这种认识不是从阅读感受中归结出来的,而是从其他参考书上得来的。教师在前置性作业的设置中,应突出“以文本为中心”的意识,使学生能够充分关注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并在阅读过程中与课本进行有效的对话。

总之,高中语文前置性作业设置应该在确保科学性和有效性的基础上,遵循指导性、适宜性、差异性和趣味性等一般性要求,并结合高中语文学科特色,以知识梳理为基础,以阅读思考为特点,以问题探究为关键,帮助学生在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学习语文的能力,发挥前置性作业的最大功效。

参考文献:

[1]柏莉. 高中语文前置性作业研究[J]. 中学生作文指导, 2019(7):1.

[2]薛新洪. 前置性作业设计在高中语文课堂的应用研究[J]. 课外语文, 2019(31):2.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