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TEM教育的幼儿园大班科学课程设计与实施研究

摘要 【摘要】摘要:科学教育在幼儿园大班阶段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探索基于STEM教育的幼儿园大班科学课程设计与实施,以提高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理解,通过对科学课程目标的哲学真谛的探寻,从儿童发展的角度出发,构建了符合幼儿认知水平和兴趣特点的科学课程目标体系,本研究为幼儿园大班科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有望促进幼儿科学教育的发展。
DOI
作者褚红梅
出处《教学与研究》2024年1月2期
出版日期2024-04-11(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基于STEM教育的幼儿园大班科学课程设计与实施研究

褚红梅

山东省滕州市大坞镇中心幼儿园 277599

摘要:科学教育在幼儿园大班阶段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探索基于STEM教育的幼儿园大班科学课程设计与实施,以提高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理解,通过对科学课程目标的哲学真谛的探寻,从儿童发展的角度出发,构建了符合幼儿认知水平和兴趣特点的科学课程目标体系,本研究为幼儿园大班科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有望促进幼儿科学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STEM教育;幼儿园大班;科学课程

一、探寻科学课程的哲学真理

在设计幼儿园大班科学课程时,需要深入探寻科学课程目标的哲学真理,这不仅是为了确保课程内容的合理性,更是为了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科学课程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一些生硬的知识点,更重要的是要让幼儿学会如何观察世界、提出问题、进行实验、发现规律,这是科学精神的核心。首先要明确科学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和好奇心,在探索动物世界时目标不仅仅是让幼儿认识各种动物的名字和特征,更重要的是要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不同的动物会有不同的生活习性,为什么有些动物会在夜晚活动,而有些动物会在白天活动。其次科学课程的目标还包括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通过观察身边的事物,幼儿可以发现很多有趣的现象,为什么水会沸腾?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这些问题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此外科学课程的目标还包括培养幼儿的实验精神和动手能力,在科学实验中,幼儿可以通过自己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到科学的乐趣和魅力,在学习有关物体浮沉的知识时,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观察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情况,从而理解浮力和密度的概念。科学课程的目标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幼儿的科学精神和探索能力,只有让幼儿在科学课程中体会到探索的乐趣和发现的快乐,才能真正实现科学教育的价值。

二、课程内容回归儿童的日常生活

在幼儿园大班的科学课程设计中,将课程内容回归儿童的日常生活是至关重要的,儿童天生就对身边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他们的学习兴趣往往与自己的生活经验密切相关,通过将科学知识融入到他们熟悉的生活场景中,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科学的理解。首先可以以孩子们最为熟悉的玩具和游戏为切入点,设计科学实验和活动,利用积木搭建简易的斜坡,让孩子们探究物体滑动的规律;或者在水池中放入不同形状的浮标,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浮沉情况,通过这些有趣的游戏,不仅能够引发孩子们的兴趣,还能够帮助他们理解一些科学原理。其次可以利用幼儿园周边的自然环境进行科学探索,带领孩子们一起去园子里观察昆虫的生活习性,或者在校园中寻找不同类型的树叶,让他们通过观察和比较来认识植物的多样性,通过与自然亲密接触,孩子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科学知识,并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另外还可以结合孩子们的日常生活经验,设计一些与生活相关的科学实验,利用厨房中的材料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让孩子们亲自动手体验化学反应的奥妙;或者利用日常用品搭建简易的电路,让孩子们探索电的传导原理,通过这些实验,孩子们可以将科学知识与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更好地理解科学的应用价值。总之课程内容回归儿童的真实生活不仅能够增强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理解,还能够促进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在生活中发现科学、体验科学、探索科学,可以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从而为他们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建构科学、多元化的优良课程评价体系

在幼儿园大班科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中,建构科学、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至关重要,传统的课程评价往往局限于考试成绩或简单的测试,这样的评价方式无法全面反映幼儿的学习情况和能力发展,需要构建一种更加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从多个角度全面评价幼儿在科学学习中的表现。首先观察是评价幼儿科学学习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观察幼儿在科学实验、探究活动中的表现,可以了解他们的学习态度、思维方式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进行简单的物体浮沉实验时,可以观察幼儿的动作表现、提出的问题以及与同伴的合作情况,从而评价他们对浮沉现象的理解和探索能力。其次记录是评价幼儿科学学习的另一种重要方式,通过记录幼儿的学习过程和成长轨迹,可以更加客观地评价他们的学习情况,记录可以包括文字描述、图片摄影、学习轨迹等形式,在观察植物生长过程的活动中,可以记录下幼儿的种植过程、每天的观察记录以及植物生长的变化情况,通过这些记录来评价幼儿的观察和记录能力以及对植物生长规律的理解。

四、构建“科学课程实施”家校社共同体

科学课程的实施需要构建一个共同体,让教师、家长和社区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支持幼儿的科学学习,在这个共同体中每个成员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幼儿的科学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首先教师作为科学课程的设计者和实施者,承担着重要的责任,他们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科学知识,了解最新的教学方法和资源,以提供更丰富、更有趣的科学学习体验,教师可以利用实验室设备、科普读物和科学游戏等资源,设计各种富有创意的科学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教师还需要与家长和社区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幼儿在家庭和社区中的科学学习情况,共同制定科学学习计划,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其次家长在幼儿科学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是幼儿最亲近的人,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为幼儿创造丰富的科学学习环境,家长可以带着幼儿去探索自然界,观察昆虫、动植物等,或者一起做简单的科学实验,如制作风车、水钟等,让幼儿在实践中感受科学的乐趣,家长还可以与教师积极沟通,分享幼儿在家中的科学学习成果和经验,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支持幼儿的科学学习。

结论:通过探索可以得出结论:基于STEM教育的幼儿园大班科学课程设计与实施是可行的,能够有效提高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理解,在设计课程时需要深入探寻科学课程目标的哲学真谛,回归到幼儿的真实生活中,构建科学、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以及构建“科学课程实施”共同体,这些措施将有助于促进幼儿科学教育的发展,为他们的未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吴明宇,陈曦,阎宇慧. 幼儿园科学课程的活动设计与指导[J]. 科技视界,2018(8):98-99. DOI:10.3969/j.issn.2095-2457.2018.08.044.

[2] 蔡美辉,刘祎玮,李妍妍,. 学前儿童STEM素养的内涵、结构与发展路径[J]. 学前教育研究,2023(10):73-78. DOI:10.3969/j.issn.1007-8169.2023.10.007.

[3] 吴振华. 幼儿园STEM活动设计研究[D]. 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23.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