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单元整体设计研究

摘要 【摘要】摘要:在当今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单元整体设计的研究成为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实践性作业作为连接课堂与生活、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如何科学、系统地设计实践性作业单元,使其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能有效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鉴于此,本文深入地探讨了实践性作业单元设计的方法与实践路径,旨在为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与实施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数学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DOI
作者张丽薇
出处《中国教师》2024年第2期
出版日期2024-04-11(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单元整体设计研究

张丽薇

官地镇中心小学校  133700

 

摘要:在当今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单元整体设计的研究成为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实践性作业作为连接课堂与生活、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如何科学、系统地设计实践性作业单元,使其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能有效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鉴于此,本文深入地探讨了实践性作业单元设计的方法与实践路径,旨在为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与实施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数学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单元整体设计

一、统合单元内容,明确实践性作业设计方向

在进行实践性作业单元整体设计时,需统合单元内容,明确实践性作业的设计方向。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为例,该单元主要涵盖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以及容积和容积单位等内容。

为了明确实践性作业的设计方向,首先要分析这些知识点的内在逻辑和联系。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基础,为后续学习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奠定基础。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是单元的重点,需要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并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容积和容积单位则是对体积概念的进一步拓展,帮助学生理解不同容器容纳物体的大小。基于以上分析,可以将实践性作业的设计方向确定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加深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认识;二是通过实际测量和计算,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三是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设计实践性作业内容,体现单元整体性

在设计实践性作业内容时,教师应着重考虑如何体现单元的整体性,将各个知识点有机结合起来。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单元为例,不仅要让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还需学会如何测量它们的长、宽、高,并能够计算其表面积和体积。此外,更关键的是将这些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因此,实践性作业的设计应涵盖观察、测量、计算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等多个环节,确保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能够全面理解和应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关知识。

(一)观察与操作类作业

这部分作业旨在帮助学生通过直观的观察和动手操作,加深对长方体和正方体基本特征的认识。

作业内容:

观察身边的物品,找出至少三个长方体和三个正方体的实例,记录它们的形状、大小和用途。

利用纸板、塑料盒等材料,动手制作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的模型。在制作过程中,注意棱、面和顶点的构造,确保模型符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作业要求:

学生需要提交一份观察记录表,记录所找到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例,并附上简短的文字描述。同时,学生还需要提交自己制作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的照片或实物,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分享。

(二)测量与计算类作业

这部分作业通过实际的测量和计算,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计算能力。

作业内容:

选择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的实际物体(如包装盒、玩具等),使用测量工具测量它们的长、宽、高。

根据测量得到的数据,计算这两个物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作业要求:

学生需要提交一份测量记录表,记录所测量物体的长、宽、高数据,并附上计算得到的表面积和体积结果。同时,学生还需要在作业本上详细展示计算过程,以便老师检查和理解其解题思路。

(三)解决实际问题类作业

这部分作业通过设计一些与长方体和正方体相关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业内容:

设计一个鱼缸,根据实际需要确定鱼缸的长、宽、高,并计算鱼缸的容积。

假设有两种不同大小的包装盒,学生需要比较它们的容积大小,并根据物品的尺寸选择最合适的包装盒。

作业要求:

学生需要提交一份问题解决方案,详细阐述自己的设计思路和计算过程。对于鱼缸设计,学生还需要绘制鱼缸的设计图,并标注尺寸和容积信息。对于包装盒比较问题,学生需要列出两种包装盒的尺寸和容积数据,并进行对比分析。

这样的实践性作业设计不仅涵盖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等知识点,还通过观察、记录、制作、测量、计算和创意设计等环节,将各个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学生在完成这个作业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巩固所学知识,还能够提高动手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优化实践性作业实施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在实施单元实践性作业时,可以采取以下优化措施来提高教学效果:

1.分层实施

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兴趣,可以将作业内容进行适当分层。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可以重点关注观察与记录、模型制作和测量与计算等环节;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则可以增加创意设计和问题解决等挑战性更高的环节。

2.小组合作

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实践性作业。在小组内,学生可以相互分享自己的观察记录、模型制作经验和计算过程,共同探讨建筑设计和包装方案。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不仅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帮助,还可以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教师引导

在实践性作业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如解释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演示计算过程等。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4.成果展示与综合评价

在完成实践性作业后,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展示内容应体现单元的整体性。学生可以展示他们的观察记录、模型制作、计算过程和解决方案等,同时讲述他们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的思考和收获。教师和其他学生可以共同进行评价,关注学生在整个单元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而不仅仅是单一作业的结果。

结语:通过对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单元的整体设计的探讨,提出了关键措施,如明确设计方向、统合内容、分层实施、小组合作等,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能力提升。在未来教学实践中,我们将持续优化作业设计与实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数学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希望这些思考和实践对小学数学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参考文献:

[1]彭国庆.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单元整体设计研究[J].教学与管理,2023,(26):65-68.

[2]周桂梅.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单元整体设计研究[J].文理导航(中旬),2024,(03):85-87.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