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杨盼
四川省成都市东城根街小学 610000
摘要:随着新课改革的深入落实与开展,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教育发展的需要,有效教学可以很好地提高教学质量,有效教学对数学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在数学教学中推行有效教学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个性,使学生更好地发展,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提升自身教学水平,以小学生的实际学情为基础,彻底改变教学形式枯燥、单一的情况,吸引小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数学;有效性教学
引言:
小学数学是小学阶段学生所要学习的重要学科之一,学生能否实现对小学数学的有效学习,奠定今后数学学习的能力基础直接影响其未来发展。当前,新课标对教师提出了改革教学方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要求,所以小学数学教师需要重视对教学的优化,围绕当前的教学实际进行分析,并找出可以达成有效教学的方法[1]。
一、明确教学目标
作为新课程改革中一个重要的教育目标,教师应积极地将素质教育融入教学目标中,并基于这个教学目标设计更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案。目前,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是以学生认知发展水平为依据的。但对小学生来说,仍然存在一定的难度。而教师在教学中,通常会将教学目标分散开教学,以期帮学生更好地理解。然而,这种方法却不能很好地保障教学效果。因此,为了完成素质教育的目标,教师可以在分散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对教学目标进行细化。
二、创设故事化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具有较强抽象性与推理性的数学学科,小学生普遍存在难以理解的情况,如果没有给予及时的引导,学生可能会开始惧怕学习数学,最终不愿意主动学习,从而影响学生之后的学习。因此,教师首先需要帮助学生摆脱畏惧的心理,让他们对复杂的数学知识产生兴趣,并能有效地理解[2]。而故事情境,可以达到这种效果。
例如,在“分数的意义与性质”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理解单位“1”与分数的内涵,教师可以创设“小敏分西瓜”的故事情境。教师先为学生分发一定数量的橡皮泥教具,并为学生讲一个故事。“小敏的家人,为她带来了3个又甜又大的西瓜。小敏先把第一个大西瓜切成了两份,并将其中一份送给小丽。然后,小敏又将第二个大西瓜切成了四份,将其中两份送给了小明。最后,小丽将第三个西瓜分成了六份,将其中的三分送给了小虎。”在讲这个故事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试着用橡皮泥和小敏一起“切西瓜”,并思考小敏分给谁的最多。之后,在学生操作下发现几个人分出去的西瓜虽然份数不一样,却是一样多的。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然后教师总结,从而引导学生对单位“1”和分析的内涵进行有效的理解,并最终达到灵活应用。
三、联系学生发展,开展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是一种立足于学生发展差异性而开展的有效化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有效地依据学生的能力发展情况,构建分层化的教学设计,适配全体学生的发展。在教学设计中,为了实现分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需要联系学生的具体发展情况对其分层,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和任务。这样一来,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中都可以朝着自己可完成的目标努力,这对其发展是极为有利的[3]。
以“异分母分数”教学为例,教师将本班学生分为“基础”“能力”“超能力”三个层次,然后在教学中,以基础问题面向“基础”学生,如“如果我们想要计算分数加减法,可以将异分母转变为什么分母?”学生回答:“同分母。”教师:“如何进行转化呢?”学生回答:“进行通分。”而针对“能力”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提出具有一定思考价值的问题,如“通分的时候,分母分子会发生什么变化?”面对“超能力”层次的学生,教师则需要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才能满足其学习需求,并不断地强化其数学思维。
四、体验教学,提高学生应用能力
体验教学是一种将学生看作教学主体,关注学生的发展状况,期望通过学生的参与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手段。教师采用体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戒掉懒惰、戒掉拖沓,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让学生积极地融入教学,配合教师的工作,完成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在亲自参与课堂的过程中,发现自身的不足,及时查漏补缺。因此,教师要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体验中,促进知识的深层理解和更好运用,通过体验教学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比如,在学习“圆的认识”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在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运用了“在同一个圆里所有的半径都相等”这一特点,如车轮的轮轴要装在车轮的圆心,用圆规画圆;自动喷灌的旋转喷头、风扇的转轴要装在风扇的中心点等。在学习“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时,让学生说说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在生活中的具体运用,如放大镜是把图形放大,放映电影是把图形放大,照相机和录像机是把图形缩小,复印机可以把图形放大和缩小等。以上的例子体现出数学知识在体验中应用数学知识,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生活中处处都有用到数学,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运用数学的意识,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轻松愉快地学习、应用数学。
教师在应用体验教学时,要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平衡整个课堂的教学比例,增加学生参与的机会,提高学生数学应用的能力。如在学习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扇形统计图”这部分内容时,笔者依据在认识扇形统计图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的教学目标,让学生统计参加学校运动会的人数及报名的科目,以此帮助学生掌握所学内容。学生统计结束后,在列表上汇总统计结果,对扇形图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尝试对扇形图进行应用,逐渐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能读懂扇形统计图,且从中获得有效信息。这样,笔者通过体验教学,鼓励学生亲身参与,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应用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满足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实现有效教学,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反思,明确其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实施相对应的教学策略,达成教学优化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周克洋.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的有效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9(37):110.
[2]闫晓梅.新课改下小学数学的有效教学探讨[J].新课程(中),2019(06):164.
[3]韦盛茂.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读写算,2019(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