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光幼儿园 项佳裔
摘要: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让他自己去做。”这不仅对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理能力很重要,同时也培养了孩子的责任感,使孩子能对自己的生活、行为负责。小班阶段是幼儿园的开始阶段。在这个阶段孩子的可塑性大,模仿性强,对一切事物感到新鲜好奇。而常规教育的培养则关系到孩子以后的各项学习和各项能力的培养。只有抓好常规方便的教育,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才能得以正常有序地开展。所以小班进行常规教育是必须的。
关键词:小班 常规教育 培养 教育价值
常规教育既是幼儿从家庭进入集体生活的第一“必修课”,也是教师做好课堂管理的“基本功”。它把一日生活活动中对幼儿的基本要求规范化、固定化、制度化,让幼儿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做、什么时候不可以做、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借以形成幼儿一系列神经联系,提高动作的自动化程度,减轻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不必要的紧张。特别是对于健康生活、知礼担当、好学答问、求真探索、尚美悦创的全面发展的“浙光”儿童,规范的生活常规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是他们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基础和前提。同时幼儿期也是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那么作为新教师的我们该怎样去培养小班幼儿的常规呢?
我们都知道,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是幼儿从家庭迈向社会的一个小小驿站,也是幼儿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幼儿从熟悉、自由宽松的家庭环境进入到陌生、有纪律约束的集体环境之中,难免有些不适应,他们不能像在家里那样随心所欲,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要受集体规则的制约。为此从入园的第一天开始,我们就要重视对幼儿进行一日常规的培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让幼儿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
做为新生入园,一开始教师就应注重幼儿常规的培养。不管是早上入园、下午离园,还是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方面、各类环节,教师都应有个详实的计划,并且要理清、理好。如早上入园让幼儿跟老师和同伴问早、问好、插上晨检卡;晨间活动的要求;吃饭前先洗手、安静休息、分组排队有序地接水;安静就餐、不掉饭粒,饭后能漱口;上课时认真听讲、不随意走动、积极回答问题;做操时的要求;午睡前自觉洗脸、上厕所、会正确摆放自己的衣物和鞋子,起床后自己穿衣服、穿鞋子;喝开水应注意的问题;户外活动时应遵守的纪律;下午离园时的要求等等。教师应做到心中有数,按步就班,把常规教育贯穿于幼儿的一日活动中,让幼儿养成习惯,有利于各项工作的开展。
我们浙光幼儿园小一班,通过近3个星期的观察,秉持着课程的总目标:亲亲润心,向光而行,总结了“浙光”儿童们的特点,为孩子们制定了一些常规。
不断反复的实践是建立良好常规的关键。孩子在穿脱鞋子方面,由于在家中都是由父母包办。本学期,由于看到孩子年纪小,手部的协调性还不强,冬天的时候又怕孩子着凉。所以大多数都是老师、阿姨一个一个地帮孩子脱、穿鞋子。这样浪费了很多活动和游戏的时间。所以我开始锻炼孩子穿脱衣服的能力。专门利用一个户外活动的时间教会孩子穿衣和脱衣的方法。放学的时候告诉家长在家里要锻炼孩子穿脱鞋子的能力,还在这次的新生家长会上也特意提到在家里培养幼儿穿脱鞋子的能力。开始的时候,我们鼓励能力强的孩子自己尝试穿脱鞋子。当他们成功并得到老师的表扬以后,孩子们可高兴了,到处表演给同伴看。我就利用这个机会鼓励其他孩子也像他们一样自己穿脱鞋子。同时有个别幼儿会帮助没有学会的孩子。很多孩子已经学会了穿脱衣服的方法。现在,每当到午睡时间,孩子都会按照老师的要求把自己的鞋子脱了放到指定的位置;现在老师只需要帮助年纪小的孩子穿脱鞋子。
老师在向小班孩子进行讲解规则和要求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语言的见解,规范和富有情趣。讲给孩子听的话,应该是孩子一听就能明白的。老师可以在向幼儿提出要求的时候一边做一边说,提高语言的示范性和直观性。一次提的要求不能太多太复杂,要突出重点,语速要相对慢一点。要用富有童趣的语言讲解各种要求和规则,把要求和规则游戏化,趣味化和情景化。例如在让孩子养成轻轻放椅子的习惯时,我通常会告诉孩子,椅子喜欢爱护他的孩子。如果小朋友大力搬椅子,椅子会摔跤,会生病,他的小脚还会断呢。同时,一边说一边请平时能够轻轻放好椅子的孩子来进行示范。孩子示范以后,老师会告诉孩子,高一言小朋友的椅子今天可高兴了,他说以后也要和他做好朋友。这时,其他的孩子也会向刚才示范的孩子一样轻轻放椅子了。又例如在请孩子轻轻上厕所的时候,我也要求孩子学小猫走路。小班的孩子喜欢模仿,他们都会模仿小猫走路时的动作轻轻去厕所的。
面对一张张天真活泼的笑脸,一群群洁白无暇的幼儿,这个时候的孩子,模仿能力很强,可塑性也极强。为此在幼儿面前,教师要注意自己的形象,言行举止应显得自然大方,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具有正面的、榜样的教育意义。同时,教师要擅于用眼神、双手来表达情感,批评、指责时显得严厉点,表扬、赞许时面带微笑、轻轻抚摸等,给幼儿一个暗示,这样既让幼儿容易接受,又不伤害到他们幼小的心灵,真是棒极了。特别是小班幼儿,对这方面的需求也许更为强烈,做为教师应适时地给幼儿这种需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直观地告诉幼儿是与否、对与错、美与丑、善与恶,真正做到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为幼儿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这对于培养幼儿良好的品质、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分不开的。教师的教育方法得当,对本班幼儿常规的培养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紧密联系的。
幼儿的常规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解决工作,它渗透于幼儿一日活动的方方面面中,要让幼小的孩子养成良好的常规,刚开始时是很辛苦的,但只要我们在日常教学中时时提及这方面的要求,慢慢的、自然而然的就会使幼儿养成好的行为习惯。所以,一个班级的常规好与否,常规好了,教室里不会吵吵闹闹的,户外活动时安全意识增强了,教师也少些担心。作为幼儿家长或老师,不能因为孩子还小就听之任之,那样的话可能会害了孩子,因为,一个人一生中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从小养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