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成因与对策研究
沈玉娟 张艳
盐城市射阳县四明镇实验幼儿园
摘要:农村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倾向在现实社会中有着广阔的生存空间,但这种现象严重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早期教育的基本规律,分析了农村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原因,提出了一些解决对策,以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关键词:农村幼儿教育;小学化;对策
随着幼儿教育的不断发展,应试教育也对一些幼儿园产生不良影响,出现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不良倾向,特别是在农村幼儿教育。很多农村幼儿园提前把小学一年级的教学内容纳入到幼儿园的日常教学,这种教育强调知识的获得和技能强化训练。因此相当一部分幼儿园,尤其是民办农村幼儿园,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越来越严重。这种现象既违背幼教规律,又损害幼儿的身心健康。针对这一现象,分析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原因、表现,并提出合理的解决对策成为当务之急。
1.家长对孩子过高的期望
很多人从小就有一个宿敌——别人家的孩子,在家长眼里别人家的孩子处处优秀,天天就知道读书,门门功课第一……家长为了不让自己孩子落后,想方设法给自己孩子灌输知识,甚至在刚刚启蒙的幼儿教育时期,就将很多学习压力施加在孩子身上,家长恨不得让三、四周岁的孩子具备十八般武艺,幼儿时期即掌握小学一二年级的知识,生怕孩子从小就输给别人。家长只想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对于孩子的身心发展根本不过多关注。作为老师,在和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的时候就会非常困难。
2.农村部分幼儿园以“小学化”迎合家长
由于规范幼儿园办园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给一些民办农村幼儿园的主办者提供了钻法律空子的机会。有些幼儿园园长办园宗旨不是为了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而是以营利为目的,希望将幼儿的学习成果作为办园成绩向家长告知,以提高幼儿园招生竞争力。
3.师资匮乏
农村幼儿园没有很多专业的教师,大多数是临时招聘的。相当数量的教师不能正确理解幼儿教育的宗旨与意义,不懂幼教规律,反而错误地认为向幼儿进行知识的灌输是正确的。教师之间的竞争,逐渐变成孩子成绩的竞争。教师渐渐变成小学化的老师,对于幼教的真正含义,已经没法体会了,真正的扼杀了孩子童年应该有的快乐。
二、农村教育“小学化”的表现
1.教学环境“小学化”
一些农村幼儿园,办学条件不足就匆匆开园,幼儿园内只有一些简单的器械,教室里的空间很狭小,只有简单的桌椅。幼儿根本没有活动的空间,整天只能在教室里,除了上课就是看电视,孩子的天性都被扼杀了。曾经有一个家长告诉我:“孩子才上中班,每天找各种理由不来上学。”孩子不爱上学,为什么不爱呢?顾名思义,因为上学没有乐趣,他的天性被繁重的学习给压着,学不好还要被老师和家长进行指责,孩子渐渐的失去了这个年龄应有的快乐。
2.教学目标“小学化”
一些农村幼儿园无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强调以知识技能强化训练为主,忽视学习兴趣、学习能力、良好习惯、积极的情感培养。不少幼儿园开办双语班、兴趣班、特长班、实验班等,不仅给孩子布置写、读、算、背等家庭作业,还要求家长检查,产生了不良后果。很多农村幼儿都是留守儿童,父母常年不在身边,爷爷奶奶也没有很多的文化。在幼儿回家后,也不会进行教导,对于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也完全不会,都让幼儿自己学习。面对繁重的学习,孩子也不会,家长也不会。等到入园后,孩子就只能接受老师的批评,孩子的身心遭受极大的伤害。
3.教学课程“小学化”
一些农村幼儿园在教学时,执行小学作息时间,按小学课表上课,使用小学教材,开设拼音、识字、写字、计算等教学内容,教材生硬无趣,同时减少了舞蹈、美术、游戏、户外等幼儿日常活动。孩子是活泼好动的,让他们一直坐着上课,孩子的内心是多么的无奈。
三、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改进对策
1.加强政府部门的监督与指导,健全幼教监督机制
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幼教事业的监管,切实发挥监管与扶持的职能。要继续加大监管力度,执行幼儿园准入制度,规范幼儿园办园行为,执行幼儿教师资格制度。从源头上对幼儿园、教师、课程设置等各种办园因素进行审核和评估。对于那些办园只以盈利为目的,严重存在“小学化”倾向的幼儿园给予指导纠正与处理,去除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的政策温床。只有全社会对幼儿教育的认识,正确调整家长和社会对幼儿园的评价标准,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才能得到有效的纠正。
2.加强对园长的管理和培训,树立科学的幼教理念
幼儿园必须贯彻实施幼儿教育的理念,通过各类培训,提高园长的管理理念和专业素质,端正自身教育思想和办园方向,认真学习、深刻领会《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切实贯彻“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摸索出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幼教模式。考虑到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将游戏作为幼教课程的基本形式,来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等非智力要素,提供丰富多彩的幼儿活动,满足幼儿全方面发展的需要。
3.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平直接关系到幼儿园的教学质量,因此通过各种方式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至关重要。幼儿园应开展各种培训,帮助教师践行以下观念和行为:一是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二是幼儿是用“行动”来思考,靠“感官”来学习的。教师要让幼儿在活动中亲身体验和尝试,教师能够真正关注到孩子实际发展状况。
4.加强幼儿园、家庭和社会的良性互动,发挥教育合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总则第三条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通过家长会、宣传栏、家长学校、家长进课堂等形式宣传正确的幼儿教育理念,淡化家长对幼儿教育的功利心态。邀请小学校长走进幼儿园,观摩幼儿的半日活动,在了解幼儿园的同时,思考幼儿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区别及其原因,共同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对于幼儿园不应小学化,应该干什么并没有标准的答案,但是在《幼儿园工作规程》里有明确指出:幼儿园应当将游戏作为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因为,在快乐乐的游戏中,幼儿的平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与同伴之间的交往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等都能得到训练。这是由幼儿所处的特殊年龄阶段身心特点所决定的。但是农村幼儿教育小学化并非一朝一夕所形成,想要立即禁止也是困难重重,摒弃小学化, 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王桂秋.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状分析及现实思考[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6).
[2]张军.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弊端与改革探索——以鞍山市为例[J].科技视界,2015(5).
[3]李康耀.幼儿园教育“小学化”问题思考[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