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服务指导下的初中美术大单元体系分析
赵晶晶
安徽省怀远县怀远实验中学
摘要:美术教师要想在课后服务中构建美术单元教学体系,必须整合学生已有的知识与技能,组织富有活力的课程活动,带领学生合作完成独特的美学创造,引导出他们自由的想象力,感悟美术作品存在的趣味和意味,在实践中完成美术课后服务活动。在单元美术教学体系中,知识与知识之间,知识与技能之间,技能与技能之间都是相互链接的,由低层次向高层次递进的任务链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加对于美术的认识深度,也能通过跨学科解决平时在美化生活中遇到的难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
关键词:初中美术;课后;大单元体系;活动教育
如今“双减”政策的落实使得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重视课后服务中的美术活动。在初中阶段,由于学生学业紧张,美术课后服务的开展较为艰难。美术教师要想在课后服务中构建美术单元教学体系,必须整合学生已有的知识与技能,组织富有活力的课程活动,带领学生合作完成独特的美学创造,引导出他们自由的想象力,感悟美术作品存在的趣味和意味,在实践中完成美术课后服务活动。在单元美术教学体系中,知识与知识之间,知识与技能之间,技能与技能之间都是相互链接的,由低层次向高层次递进的任务链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加对于美术的认识深度,也能通过跨学科解决平时在美化生活中遇到的难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
教师在构建课后服务体系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思考性、兴趣点和学习模式,从而制定出符合学生心理结构、艺术知识储备和课后发散思维的目标任务,使得学生在课后学习中优化自己的体验感,把握美术发生学的原理,能追根溯源不断改变自己的知识结构,懂得美术与生产劳动之间的复杂关系,从而成为一个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学习者。
例如,人美版教材七年级美术上册有几课是围绕学校“艺术节”展开的,其中《面具的设计制作》可以作为课后服务美术活动进行单元任务布置。课后服务小组在开学初就认领了一个任务:在学校艺术节上用美术元素表演一个节目。经过学生的讨论,教师的引导,达成一致:面具舞。面具本身是美术的一部分,它的原始存在有宗教意味,但又离不开舞蹈音乐艺术形式,这种综合性艺术活动更能让初中生在参与中感悟到趣味,体验到意义。在构建单元框架时用基本问题作为引领,从面具的来历、面具的文化意义、历史上的面具、各民族的面具特点以及象征意义等等方面进行探究,衍生出对不同民族的文化心理、审美心理、交流模式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理解,从而认识到人类的每一个美学现象都是和民族发展以及生产力发展息息相关,学生在学习的历程中完成既具有美学意义又具有文化内涵表演。
常规的美术课堂上存在着的显著问题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够,同时缺乏独立的创造和实践机会,这就导致了很多学生有了消极性、被动性和刻板性的状态,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受限。美术课后服务是学生自愿参与的,与常规课堂有所区别,它的活动一定是以学生为本的、有助于学生进行艺术实践创造的。
在《五光十色的世界》的单元学习中以色彩的基础运用贯穿整个活动,结合物理学科的“光”鼓励学生寻找到属于自己的个性配色,制作独一无二的配色表,并且能借助于配色表完成一系列的色彩形式,应用与山水画、水粉画、彩笔画等绘画中,对手账、手抄报以及图文日记、简笔画等设计类进行配色,制作出易于识别的色彩图像。在尊重和理解学生想象和创造的基础上帮助和启发他们完善思路,把想象创作成实实在在的作品。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获得的满足感、认同感能够推动对色彩的实质意义的理解,最终成为一个出色的美术创造者。
三、组织团结协作的学习小组
课后的单元美术活动周期长、任务多,要使服务更有效、更科学、更有序地进行,在关注学生的个体成长的同时也要培养协作精神,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指导学生分析本学期的学习目标,结合自身优势和缺点,寻找志同道合的伙伴,成立学习小组,懂得美好生活是依靠人类共同参与创造的。是教师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因此要善于将孩子们完成想要的分类,使得更多的进而能完成属于自己的提高和发展。教师要善于改变学生的思维形态,让更多的学生懂得以自我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设计不同的活动模式,进而提升美术素养。
以《美化校园的文创》课后单元活动为例,教师将任务分解后,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主动思考、主动分析、主动组队,并在小组内进行学习、研讨、设计、实施,把课题研究式学习贯穿始终,突破了以往教师手把手指导的被动式学习模式,使得学习效率、 理性思维和设计意识得到全面提高。小组协作并不限于创作过程的相互成就和完成作品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最终的评价也应由学习小组共同来完成美术活动的闭环,教师及时对他们的评议给予支持。
结束语:
初中美术教育者要不断改变学生的思维形态和学习形态,利用好课后的学习时间和实践机会,在美术学习和创造的过程中加深对于本学科的理解和认识,适应学生终身发展需要,积极打破以往的课程窠臼,履职尽责,做好课后服务活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