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思政格局的中学团课教育实践研究
梁名珺
南宁市第二十八中学 广西南宁 530000
【摘要】我国中学学校在对于学生的思政教育上面,基于大思政政治教学也用了改革创新。要让学生正确认识到“大思政教育”的内涵与价值,分析当前中学中存在的思政学习教育问题,让学生能在思政学习中寻找更多关于自己的思想和核心能力,这也是教师实践教学研究的真实目的和要追求的教学效果。所以为了让学生能在中学团课教育中学习到关于思想政治的核心知识,也需要教师对教学进行实际上的创新。
【关键词】大思政格局 初中 教育实践
【正文】“大思政”的提出和推进,进一步提高了教师在教育教学上的难题,为教师的进步教学发出了新一轮的挑战,也迫使教师需要进行教学调整和实际教学的创新,当然也给予了思政课堂创新和进步的无限可能。为了解决现阶段存在于中学课堂中的有关思想政治的问题,就需要在根源部分分析学生的能力,学生对自己能力有一定的掌握,才能够在思想上迸发出更多的想法。而教师的作用就是要加强思政教育和其他课程的联动,以及在中学团课中的联合教学。
一、当今初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现状
学生在思想政治课堂上面没有明显的懈怠行为,因为思政课堂相较于其他学科更加生动有趣,有需要很有意思的课题和故事,学生在面对枯燥乏味的知识之余也能够学习到很多自己闻所未闻的知识。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这一特点,加大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在根本上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大多数学生对学习思政呈现出较为积极的状态。但是仍有部分同学对待政治课堂并不积极,对待课堂的不积极就会导致最终在思政思想教育上的不充分,学生会出现在课堂上走神的情况,而且由于不注重思政教育就会产生懈怠感,最终不能够达到教师的教学目的,所以为了将这种情况进行解决,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充分的分析和拆解,让学生不能够加入思政教育课堂的原因剖析出来,达到让学生投入学习的目的。也要时刻谨记大思政教育的目的和格局,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关于思政教育的普及,让学生在思政教育的大发展下接受新型的革新发展需求。
二、基于大思政格局的中学团课教育实施策略
2.1要使教育目标具有一致性,在思政教育中有所展现
思政教育课堂在理论教学之余愈发的强调实践教学,希望学生不拘于书本,走出校园,去和大自然进行亲密的接触,去针对社会上的一些实际的现象进行观察,对于社会中存在的的或者好或者坏的情况进行自我认定的分析,能够对事件形成自己的评判标准,也能够增强学生的对于这些社会现象的感受和思考,形成自己的行为意识和思想政治。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实际教学的时候,需要结合课本进行理论教学,然后根据社会上实际经验进行展开教学,学生就能够吸收更多的知识,学生在思想政治上的建树有一定程度的提升。而教师在进行关于思政的实践教学上面也需要和课本知识进行实际的结合,让教学目标具有一致性,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中享受学习,也能够在课外的实践课程中学习到有关思想政治的思想教育,真正意义上实现自己对于事物判断的独立意识。
例如在统编版初中政治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的学习中,教师在教室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关于社会生活的展示,这样对比学生仅仅在课本中学习的知识来说,相较于更加的丰富,学生也能产生较多的关于社会生活的想象和对社会生活所展现出来的思想。教师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在社会上观察到怎样的现象,或者一些温暖的人和事,自己一直深深的记在脑海中的事情,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对自己遇到的事情可以进行一个回忆,而且可以在学生阶段就对社会上的事情拥有一个自己的分析,学生能够在从小就对自己身处的事情有一个明确的是非观,这对学生日后建立完善的三观具有良好的指引作用。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亲近大自然,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关于思政的教育,教室可以利用一些身边的事情来呼应主题中学团课进行一个指导作用,学生能够产生自己对于事情的见解,就能够对更多的产生属于自己的思想。
2.2教育形式和教育内容具有兼容性,照顾到学生的情绪
思政课实践和思政课中学团课要进行结合,让学生能够通过社会实践汲取到更多的知识,很多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大人的专利,在学生的中学阶段也能够让学生去亲自感受到思想政治的氛围,也能够去参加到拥有思想政治的实践教育中。教师可以和学校进行一个协商和沟通,让学生不仅能够在书本上参与一些社会实践的研究,也能在实际生活中去接触到一些拥有实际教育的时间中去,实践教育是学生真正的身临其境的感受到社会实践带给自己的一些思想上的转变。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参加一些安全的线下活动来感受这种环境所带给学生的氛围和思想上的转变。所以教师要注重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要拥有兼容性,学生能对不同的知识进行整合处理,在面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种不同教学中,也能够明确教学内容是一样的,只是形式上的转变是不同的,要充分地去利用不同的教育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授课,让学生能在不同教育方式中提取到有用的思政知识来充实自己的头脑。
例如在统编版初中政治八年级第三单元勇担社会责任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的学习中,教师可以结合教材进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培育,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参加一些有组织性的活动,学生可以到各个单位进行参观,就能够感受到社会上带给自己的一些实际上的反馈和心灵上的洗涤。学生能够通过参观和学习社会上面的活动来进行志愿者的一系列参观和实践,这样会丰富学生的社会实践经验,也会增加学生对思政教育课程的理解和思考,学生通过自己的视角会产生更多属于自己的见解,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会拥有较为直观的表达,也会拥有更多在思政知识上的能力分析,在实践中创作出更多的真理,在对于学生的实际教育意义上,也会比仅仅在课堂上面的理论知识来的更加实际,学生会在实践中找寻更多关于思政的真理,而教师也能够完成在“大思政格局”下对学生的实际教育,去探究团课教育对学生的实际教育目的也会更加得心应手。
【结束语】综上所述,“大思政格局”下给予教师很多的新的教学挑战,教师也需要让学生在团课教育下汲取更多关于思政的知识,这就需要教师将实践和理论知识进行结合,学生对自己的能力有所理解,自然而然会对社会上的一些事物拥有自己的判断能力,学生需要着重的增加自己的实践能力,在实践中迸发出更多关于思政教育的思想,而教师也要去创造这种机会来让学生进行关于思政教育的实践。
【参考文献】
[1]孙友新.“大思政”格局下的教学情境创设策略[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09):33-35.
[2]叶碧玉.初中思政课开展“大思政课”教育的实践探索[J].考试周刊,2022(02):135-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