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法治意识培育途径探究
王强
四川省筠连县中学 四川省宜宾市 645250
摘要:法治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在现代社会中,很多事件涉及了法律,法不能容情,法律绝对不能允许任何人以任何方式去触碰法律的底线。所以在高中阶段就应该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思想素养与行为标准,所以在这一阶段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非常重要的。这一阶段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是为了在学生踏入社会之前拥有良好的法律思想,支持学生进行正确的行为,而不会触碰法律,产生不可挽回的后果。
关键词:高中生;法治意识;培育途径
正文:高中生已经是比较成熟的群体,他们有成熟的思想、成熟的行为,在判断一些事情的时候也会有自己的准则和底线。所以在这个阶段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引导学生形成积极正确的思想。思想指导行为,拥有良好正确的思想,才能够做出正确有效的行为。如果没有好的思想,那么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就会产生不好的行为。所以法律一定要普及。更重要的是,在学生将要拥有成熟思维的阶段,更要注重普及学生的法治意识,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了解法律,知法、守法、懂法、用法。
为什么要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在高中阶段重视法治意识的原因在哪?接下来的文章内容就对这一内容进行阐述,阐述法治意识的重要性。
1.1助力学生思想成熟
首先,高中阶段的学生的思想还没有完全成熟,思想体系还没有完全成型。在这一阶段,教师需要向学生的思想中添加他们之前没有接触到的内容,就是法治意识。法治意识,现在社会中很多人都是欠缺的,不懂法会造成很多严重的后果。所以在高中阶段普及法律,是让学生在思想初步成型时就能够将法治意识深刻融入自身的思想当中,铭记法律,这样才会指导他们的行为,指导学生做出正确的判断。
1.2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三观
什么会指导学生的行为呢?就是学生的三观,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这三观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如何规范学生的三观,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呢?就需要教师向学生传达蕴含正能量、积极正确的内容。法律就非常重要,是积极正确的内容,是可以规范学生思想的有效内容,也是促进学生形成正确三观的有力武器。拥有正确的法治意识,才能够在大是大非面前做出不伤害社会、不害人害己的行为和选择。
1.3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
社会责任感是作为一个人必须具备的,拥有社会责任感,就能够在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优先选择集体利益,而有选择地放弃个人利益。现在很多人都是自私的,都是以自己利益为主,而不重视社会利益的。所以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教师需要让学生拥有社会责任感,让教育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那么法律普及与法治意识构建,就会使学生形成社会责任感,从而拥有正确的思想观念与行为准则。
既然培育学生的法治意识尤为重要,那么在高中阶段如何培养高中生的法治意识呢?就需要教师能够选择正确的途径,将法治意识潜移默化地传达给学生,使学生形成好的法治意识。
2.1设置普法法庭,加强普法宣传
教师可以设置普法法庭,也就是模拟法庭,让法庭作为学生接受法律内容和知识的有利方式,用这样的方式促进学生在实践中认识法律,形成法治意识。
例如,教师可以以一个月为一个周期进行模拟法庭安排。每一位学生都需要参加模拟法庭,每一位学生都会与自己的学习小组成员组成法庭小组。法庭小组与法庭小组辩论为一周期,每一周期都会举行不同学生之间的法庭辩论。在辩论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提前熟知这一案件中涉及的违法行为。虽然学生不需要太过于系统地学习法律知识,但是要让学生能够明确大致正确的法治意识是什么样的。通过辩论的环节,让学生在其中明白更多的法律细节与内容,最终形成良好的法治意识。模拟法庭是为了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法律内容,并具有法治意识。因为通过实践才能够使学生真切的认识具体的法律内容,才能够使学生意识到拥有法治意识的重要性。
2.2学科普法,培育法治意识
普法,培育学生的法治意识可以在日常的学习中进行安排。每一科教师都应该具有法治意识,都应该在自己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律元素。
比如思政教师就可以在讲到有关于法律的时候,给学生普及一些关于法律的内容,让学生能够明确在日常生活中都需要用到哪些法律条款,这样学生会具备法治意识。那么数学、语文教师也可以经常与学生探讨一些法律知识,比如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写一些关于法律的小作文,来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等。通过学科教学培育学生法治意识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这个过程也是潜移默化进行的。
2.3宣传法律内容,加强普法宣传
教师要加强宣传法律内容,加大力度进行普法。只有教师真正重视普法,培育学生的法治意识,那么学生才能够接收到越来越多的法律信息,将自己与法律融合在一起,将法律看作是普通平常的内容,而不是只有真正在遇到一些不可挽回的后果时才会想到的内容。所以培育学生的法治意识刻不容缓。
例如,举行各种各样的普及法律的活动,会将培养学生法治意识这项工作变得更平常且有效。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完成法律班会、法律板报、法律区域角设计的相关环节,让学生在各种法律活动中拥有法治意识。在布置板报的时候,学生必须查阅相关的法律信息,将法律信息写到板报上,学生就会有印象,那么其他学生在看板报的时候,也会将这些知识放入自己的思想中。教师也应该多开展法律主题班会,通过法律主题班会传播法律内容。而且在举行法律主题班会的时候,举行班会的主体不一定只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学生可以搜集一些的热点事件,因为思政的学习也包括意识形态的学习。学生在学到一些事件的时候,可以将这些事件分享出来,分享这一事件中涉及的法律内容,给学生进行普及。每一位学生都担当起传播法律的责任,才会让整个法律宣传变得更有效。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使学生能够在日复一日的法律熏陶中具备良好的法治意识。
结束语:拥有法治意识。培育学生的法治意识都应该持续不断进行。每一位学生的思想都是持续不断积累下来的,没有一位学生在一夜之间就具备了某种意识行为与思想。所以教师要知道培育学生的法治意识是一个长期的工作。教师要注重传播法律内容,也让学生重视法律,明白法律的相关信息,并用法律指导自己的思想,构建起严格的法治意识体系。
参考文献:
[1]张小红.高中生法治意识测评方法探析[J].青少年法治教育,2023(09):17-23.
[2]魏芳明.高中政治对学生法治意识培养的策略分析[J].学周刊,2024(14):146-148.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4.14.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