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清游戏”背景下 ——如何引领幼儿成为角色游戏主人

摘要 【摘要】游戏是儿童的基本生活方式,游戏化的课程设计是我园“亲润”课程特点之一,是幼儿在生活中提升能力增长知识的最佳途径。在浙光幼儿园“亲润”课程理念之下,教师应建立不断发展的游戏观,创设和谐平等的师幼关系,让幼儿体验角色游戏的快乐,真正意义上实现角色游戏贴近每一名幼儿的需要。 
DOI
作者高金铭
出处《中国教师》2024年10月第20期
出版日期2024-11-19(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亲清游戏”背景下

——如何引领幼儿成为角色游戏主人

高金铭

柯桥区浙光幼儿园

[摘要]游戏是儿童的基本生活方式,游戏化的课程设计是我园“亲润”课程特点之一,是幼儿在生活中提升能力增长知识的最佳途径。在浙光幼儿园“亲润”课程理念之下,教师应建立不断发展的游戏观,创设和谐平等的师幼关系,让幼儿体验角色游戏的快乐,真正意义上实现角色游戏贴近每一名幼儿的需要。 

[关键词]幼儿教育 主体性 角色游戏

 

幼儿教育游戏化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教育模式, 正在成为当下的幼儿教育主流,让幼儿教育回归自然,顺应孩子的天性,已成为我国幼教界的共识。《幼儿园教育指导 纲要》提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一、幼儿主体性在角色游戏中的作用

角色游戏激发幼儿的能动性

幼儿的自主能动性往往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并能作出积极的反应,主动地参与活动,从而提高幼儿自主 学习的兴趣和能力。角色游戏能充分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探 索欲和创造力。触发游戏让幼儿自主去探讨确定游戏的主题,构思主题如何去延伸,同时,教师及时做出适时适度的指导,一次有趣的角色游戏就能在幼儿积极主动的氛围中开 展下去。

角色游戏促使幼儿的社会性

社会化是人所必需的,如果个体不接受社会,不学习和适应他所处的社会和文化所需求的规范、规则和方法,他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完整人。幼儿生性不甘寂寞,爱与同伴游 戏。游戏能使幼儿摆脱“自我中心”,促进亲社会行为的展,因为同伴交往需要合作、分享、谦让、同情、助人、宽容等亲社会行为。可见,幼儿是自然而然地融入了与他人交往的角色中,由此培养了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表达能力以及主动交往能力。

角色游戏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

在幼儿园这样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利用角色游戏是教师营造这种氛围的关键,因为想象、创造是角色游戏的特征。在游戏中多数是以物代物来满足幼儿对材料的需求,替代材 料越丰富,幼儿选择余地越大,想象、创造的空间也就越大。既激发了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动性,同时,又充分发挥了幼儿想象、创造能力。

  二、如何在角色游戏中体现幼儿的主体性

经过实践分析,发现主要原因是预设中忽略了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作用。为了幼儿在游戏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我经过一次次的学习、实践、总结,归纳出以下几点经验。

为幼儿创设适宜的环境和活动空间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角色游戏对环境创设尤为重要, 宽松自由的心理环境和优美温馨的物质环境, 更能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主性。在游戏生成及环境创设时,我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引导幼儿共建环境。如“海底捞”的游戏主题生成后,我和幼儿共同讨论:在哪里开设海底捞? 应该怎样布置? 需要准备哪些材料? 孩子们结合实际经验提出了许多建议,接着我们一起收集材料,布置新的游戏环境。

又如: 我们班在共建“收集东、收集西”区域时,需要收集什么材料?放在哪里?怎么分类?一系列问题在我们的共同商量和尝试中一一解决了。最后, 四个大纸箱成了“收集东、收集西” 区域的材料加油站,孩子们自己分类、 设置出四类标记: 瓶罐类、盒类、日常生活类、其他类。大环境创设以后,我们定期发动孩子和家长将平时的废旧材料带来放入该区域, 这些材料给孩子的游戏增添了很多新“玩具”,为孩子们的角色游戏增添了更多可能性, 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更强烈了。

()联系生活——生成游戏

角色游戏是幼儿联系经验、反映生活的迷你小社会游戏 幼儿生活经验及兴趣点的多少直接影响他们在角色游戏中的玩法和体验。因此,教师一方面要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另一 方面要善于捕捉幼儿的游戏兴趣,引导幼儿按自己的意愿提出游戏主题。如在娃娃家中,幼儿生成了“生日” 活动, 小寿星身着纸制大褂笑眯眯地接受大家的美好祝愿……活动到此似乎该告一段落了,但一个孩子的提议又激活了大家的创造欲望:“过生日还要拍照片呢!”孩子们从“收集东、 收集西”里翻出一个玩具当照相机,又找来一只瓶子当摄影灯, 他们终于在自己创设的照相馆里“照”下了一张全家福。由此,“海马体”照相馆经过一个阶段的筹备终于开张了。 

  (教师与幼儿共同准备和制作游戏材料 

玩具与游戏材料是开展角色游戏的物质基础。在幼儿园里,玩具是他们最亲密的伙伴。游戏就是在使用玩具中展开的。教师和幼儿共同收集一些“以物代物”的材料,非常有助于发挥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因为幼儿非常喜欢这些玩具,它们比现成的玩具更能使幼儿产生对现实生活的体验、激发幼儿对现实生活的模仿、想象。

重视幼儿在游戏中的交往

 角色游戏就是通过各种角色的相互交往,更好地让幼儿掌握人与人交往的技能。在交往中能让幼儿养成有礼貌的习惯,学会尊重别人,平等待人。在角色游戏时就能体现出幼儿的礼貌行为,对幼儿的交往也很有帮助。

  (注重培养幼儿的游戏常规

游戏常规是游戏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如果在游戏中没有较好的常规,整个游戏就会显得一片混乱,也达不到游戏的目的。为此,在游戏开始时,可以给幼儿一些信号训练, 如:听到铃声是商店或饭店上班,娃娃家开始摆放自己家的物品:听到音乐声是准备下班收拾物品,幼儿自己收拾整理物品归类:在拿放物品时,教师可以不失时机地向幼儿进行 “三轻”教育,这样从不间断,持之以恒,使幼儿逐渐养成习惯。

坚持多样的指导方式

 合理运用游戏的指导方式,是实现幼儿在游戏中主体地位的需要保证,而教师在角色游戏中的现场指导,应以幼儿的主体性为前提。有的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常运用游戏外直接 指导的方式,即以教师的身份指出游戏中出现的问题,这种方法常使幼儿的游戏出现中断,影响幼儿在游戏中的活动。

三、结语 

幼儿需要游戏,是由其年龄特点决定的,幼儿喜欢游戏就如同他们渴望阳光和空气那样自然。作为教师必须意识到,幼儿是其游戏生活的主人。对于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诸多表现,教师心中要有孩子,要把孩子放在心上,努力创设条件让角色游戏更贴近每一名孩子的需要。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