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动小学语文思维课堂

摘要 【摘要】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也正在不断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思维课堂逐渐成为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思维课堂是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素养的一种新型课堂模式。语文是学生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门学科,小学语文思维课堂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发展思维,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本文将从小学语文思维课堂的现状出发,探讨如何推动小学语文思维课堂的思维教育。
DOI
作者马文杰
出处《教学与研究》2023年第6期
出版日期2023-08-07(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如何推动小学语文思维课堂

马文杰

青海省门源县青石嘴镇大滩小学  810399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也正在不断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思维课堂逐渐成为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思维课堂是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素养的一种新型课堂模式。语文是学生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门学科,小学语文思维课堂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发展思维,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本文将从小学语文思维课堂的现状出发,探讨如何推动小学语文思维课堂的思维教育。

关键词:小学语文 思维课堂  现状  措施

思维导向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目的的教育体系。这种教育方法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探究问题,进行深度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树立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和创造力,让学生在积极探究的过程中收获知识,不断增强个人竞争力和市场竞争力。

一、小学语文思维课堂现状

当前小学语文课堂重视文章点、线、面的内容,注重提高阅读和写作技能。但由于各种原因,小学语文课堂存在着以下问题:

1.普遍存在填鸭式教学方式,缺乏思维深度,学生呈现出单一的思维方式,缺乏创新精神。

2.语文课堂缺乏游戏性,教学内容过于死板,学生难以产生学习兴趣,课堂效果也不理想。

3.语文教学存在知识断层,教学及考试常常停留在表面,缺少深度思考,影响掌握语文知识的基础。

4.语文教学分散,缺乏整体性,导致学生难以形成系统化、全面的思维。

5.口语化、表达能力差

现在的小学生普遍存在口语化的问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较弱,很多时候说话不规范、重复和语法错误等问题比较突出。

6.缺乏自主思考和创新能力

在小学语文思维课堂中,教师往往过多的强调学生的记忆能力,大量的知识堆积,却忽略了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创新能力。

7.重视考试成绩,忽视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教师在小学语文思维课堂中过于关注学生的笔试成绩,重视基础纯记忆,而忽视了对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从而影响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针对以上问题,必须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推动小学语文思维课堂的发展。其中,推广思维导向教育是当前解决语文教育中存在问题的最有效途径。

二、推动小学语文思维课堂的思维教育

为了解决小学语文思维课堂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改进:

1.加强语文口头表达的训练

在小学语文思维课堂中,我们可以通过大量的课堂练习和团体讨论来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教师可以设置小组讨论的时间,在讨论之前,先让学生在纸上写下自己的想法,然后再团体讨论,这样可以让学生更深入的思考。在团体讨论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表达流畅度、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言精确性,以促进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

在小学语文思维课堂中,教师应该尽量避免单一的教学方法,而是鼓励学生在既定的学习目标下,自主学习和思考。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认识到语文学习的意义,并借助广泛的阅读和实践活动,鼓励学生主动整理和积累语文知识,不断提高自主思考和创新能力。

3.加强对学生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在小学语文思维课堂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教师应该在课堂中让学生多做小组讨论、听说训练和写作训练等综合性的学习活动,以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提高。同时,教师还应该在考试中注重对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实际运用能力的考查,而不是仅仅以记忆为重点,从而促进学生的有效应用和发展。

4.鼓励创新思维与实践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小学语文思维课堂应该鼓励学生尝试新想法和新方法,重视学生的作品和成果。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设立沙盘模拟或者诗歌朗诵等实践环节,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自己去探索和发现,从而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5.设计适合学生认知水平的课堂

在推动小学语文思维课堂中,教师还要注重课堂的设计,以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例如打造通俗易懂的教学资料小学语文思维课堂教学涉及到的知识相对抽象,学生难免会感到枯燥乏味。因此,教师应该打造出通俗易懂的教学资料和教学大纲,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

三、注重情感教育和实践活动

情感教育和实践活动也是小学语文思维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思维的启示下,自发地爱上语文这门学科。这一方面可以从教材选材入手,选取与学生生活经验或是根据学生需求的内容。

2. 加强实践活动

教师在思维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创新思维方式,通过实际经验应用,引导学生把所学运用到生活中,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并增强学生综合运用能力。

3.加强团队合作

小学语文思维课堂是一种需要高度合作的教学模式。教师、学生和家长可以共同参与到课堂中,相互合作,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并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语言能力。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思维课堂中,教师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自主思考和创新能力,将重点放在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上,还应鼓励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和创造。只有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真正实现小学语文思维课堂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俞小梅.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活学生思维策略探讨[J]. 学周刊,2021,23(23):145-146.

[2] 白莉娟.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 新课程,2021(32):63.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