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小学数学高年级拓展性作业的有效设计

摘要 【摘要】摘要:数学作业不只是传统观念中简单单一的数学练习,在新教育理念下,学生的作业设计要与时俱进,及时调整。首先数学作业应该是多方面的结合体,不论从书面上还是生活中,数学一直是一门深入生活并且丰富有趣的学科,作业形式也应该多样创新,充满着智慧,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作业不是学生学习过后的负担,是学生学习到新知识之后收获的体验,教师要借助作业对学生的作业,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学习能力。
DOI
作者姚文伯
出处《中国教工》2022年9月 第72卷 第17期(上)
出版日期2023-01-06(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探析小学数学高年级拓展性作业的有效设计

姚文伯

 福建省晋江市陈埭镇聚书小学

 

摘要:数学作业不只是传统观念中简单单一的数学练习,在新教育理念下,学生的作业设计要与时俱进,及时调整。首先数学作业应该是多方面的结合体,不论从书面上还是生活中,数学一直是一门深入生活并且丰富有趣的学科,作业形式也应该多样创新,充满着智慧,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作业不是学生学习过后的负担,是学生学习到新知识之后收获的体验,教师要借助作业对学生的作业,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高年级数学作业探究拓展练习

在双减背景下的数学教学活动,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为主,数学教师积极探索,寻找新形势下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作业作为辅导学生课后学习的重要手段,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帮助学生巩固一天所学,同时也减轻教师的上课任务。基于作业形式在双减政策下的创新,从高年级数学的教学中结合拓展性的研究方法,对传统的数学作业做出改变,更好适应双减政策的要求。

1从生活出发,提高实践内容

教师的教学目标是硬性要求,所以在教学任务的安排下,教师更加注重的是课堂效率,特别是在双减背景下,教师一直在探究如何让减负更好的和学生课堂相结合。对于课后作业的设计安排投入的时间相对较少,作业设计也缺少新颖,未考虑学生的学习发展需要,结合学生已经处于小学高年级的学习特点,究其原因就是教师没有深刻意识到课后作业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生活才是学生学习数学最好的老师。数学知识不能与生活相脱离,作业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索世界的能力,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数学不是抽象的,小学高年级的数学特点就是基于生活,从生活应用中提取数学知识,感受数学价值内涵和意义。在学生学习折线统计图相关内容时,课本上给出了相关的研究数据,学生在此基础上给表格标上数据点并连线就完成了折线图的制作。但是这样书面化的教学忽视折线统计图的研究过程,统计图的统计过程才是学生学习的关键,在收集数据的过程中总结经验,感受快乐。所以教师可以将课本上的折线统计图数据立体化生动化,在此章节的相关内容教学中,安排学生在接下来的一周中对大蒜或者豆芽类快速生长的植物的生长高度进行研究。通过对大蒜生长的观察,从生长习性、生长规律、生长速度等方面的记录,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全面直观地了解植物生长,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并且激发学生对生物研究的兴趣。其次,教师还可以从学生进行的大蒜生长记录过程让学生从数学其他方面对大蒜的生长进行数学归纳,提高学生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2立足多样化,增添趣味性

由于作业大多数是作业练习的形式出现在学生眼中,学生对练习作业已经产生了疲劳,甚至厌恶,再加上练习作业本身没有过多的设计,提高学生的兴趣性,容易造成学生不喜欢写作业的现象。大多数情况下的小学数学作业中与课本知识相配套,目的是巩固学生上课的学习内容,但是却忽略了小学学生的性格特点,过于模式化,有时还存在机械呆板的比如抄写,背诵等无意义的作业活动,浪费学生时间的同时,教师也不会过多注重学生的抄写结果。多样化的作业能够让学生眼前一亮并且保持新鲜感,教师可以课堂教学内容与课后作业结合,合理利用好作业,将课堂上的内容有效的延伸,创新传统的作业模式,教师根据不同的上课方式配套不一样的作业形式。可以将抽象的转化为具体的、理论的转化为实践的、虚拟的转化为现实的、视觉的转化为触觉的、枯燥的转化为趣味的等形式拓展实践作业。比如在学习多边形面积的数学知识时,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计算方法的讲解,让学生明白其中蕴含的数学公式以及数学原理,课后作业就可以让学生寻找一块有规则的地面图形进行面积计算。这个作业简单有趣,并且可以将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及时地运用起来,提高学生的理解,培养学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做作业过程中可以自己动脑思考寻找相关物体,首先从测量物体的长度开始,就要选择一块合理的物体进行计算。其次,作业所需要的物品也方便寻找,学生可以从教室内的课桌、椅子、本子,还有家里的地板,沙发等都是作业的素材。教师还可以布置学生小组之间的作业,带领学生一起去校园内寻找范围比较大的测量面积,和学生一起在实际操作中体验数学乐趣,同时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以及沟通能力,丰富学生的作业形式,增强学生之间的凝聚力,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综上所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忽视作业的作用,作业作为课堂延伸的一部分,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了解的合理设计。作业可以从多方面设计提高学生的学习,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并不意味着较少学习质量,相反,高效有趣的作业形式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兴趣,与双减政策相呼应,避免学生由于作业做不完而影响睡眠时间,或者卓压缩学生的课余娱乐时间。共同呵护学生成长,助力每一个学生。

参考文献:

[1]江燕梅. 理解·联结·拓展: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路径探索——以人教版四下“乘法分配律”为例[J]. 新教师,2022,(08):43-44.

[2]周云英. 控量减负  创新增效——“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J]. 天津教育,2022,(21):16-18.

[3]谢严梅,谢军. “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六年级数学作业多元化拓展策略探究[J]. 教师,2022,(20):45-47.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