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有哪些好的教学实施建议
刘盈盈
抚远市前锋学校 156325
摘要:长期以来,中学数学的教学方法始终难以彻底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大多采用板书式授课方法,教学方法过于僵硬,学生仅仅只能记住解题过程,不会变通,这对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的养成是极其不利。文章从初中数学教学现状出发,对初中数学在新课改背景下应如何进行教学展开了探讨,以期为初中数学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数学;教学建议
引言:在初中阶段,数学是教育体系中的一个主要学科,在中考中占据了很大的比例。而数学知识本身有较为晦涩难懂,这就造成了许多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进度,这将会对课堂的正常进行产生不利的影响。在新课程改革中,初中数学教师必须深刻反思现有教学活动的缺陷,并围绕优化、完善课堂教学进行探讨,以使其更好地适应新课程的要求。
一、当前初中数学教学现状
(一)对学生的教学主体作用缺乏关注
由于当前我国大力推行“双减”,要求老师在一定的课时内完成教学纲要中的内容。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初中数学老师常常把精力放在课堂教学上,以免影响教学进度。在课堂上,大部分老师都是以“以自我为中心”的方式进行课堂教育。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导致师生在课堂上无法进行有效交流,从而影响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模式过于传统
虽然随着我国政府对教育越来越重视,信息化教学设备也在我国教育界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在实际数学教学中,大部分老师仍然是采用了常规的教学方式。由于没有把数学的实际运用与数学教科书内容相联系,使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当前,教师必须深刻反省自己的教学方式,并将其与当前的信息技术相融合,从而达到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的目的[1]。
(三)对新课改精神缺乏精准把握
新课程改革的推行,需要初中数学教师在新课改的指导下,不断完善课堂教学效果。然而,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教师没有真正掌握新课改的精神,这一直都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因此,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手段已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与此同时,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使教师陷入了“错误的”教学模式,从而成为制约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因素。
二、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活动有效开展的策略
(一)认真归纳教材,使得教材知识系统化
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是一部将基本知识进行清晰阐述的教材。将初中数学的主要学习内容按次序排列,从问题的产生到解题,讲解详细。但也正因为如此,使得人教版教材的知识体系并不完整。但是,由于部分教师的教育思想僵化、创新力低下,依然是按照教科书的目录来教授,没有对知识的内容进行总结和补充,这就导致了同学对知识点知识了解了表面,题目一旦出现变化,便出现手足无措的情况,使得学生的考试不理想,对数学产生恐惧,最终形成恶性循环。在新课程改革中,老师要主动将新课程理念融入到课堂中,并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对教学知识点进行反推,随后进行总结,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将学生所需要学习的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例如:在八年级下册“全等三角”的教学中,这时教师便可将七年级下册相交线和平行线知识点结合在一起,由于学生已经对线与线的关系有一定的初步认识,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对类似考点进行归纳总结。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解答出问题。这对提高初中生收集和整理信息能力、获取数学新知识的思维能力、分析和应用数学问题的能力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探索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合作学习是一种很常见的教学模式。合作学习的目的,除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外,更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所有的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相互之间通过交流完善自身的价值观、世界观。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计一个需要合作才能解决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身处于良好的学习氛围下,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2]。
例如:在讲授“三角形”一课时,教师便可以采取合作学习的模式进行专题研讨。在课堂上,老师可以提问:“我们已经认识了三角形,那么三角形具有什么性质或特点?”通过对三角形特点的剖析和归纳,使初中生逐步地了解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本质。老师在课堂上要注重把课后问题和目前教学内容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来培养学生养成自己的思维方式。此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三)加大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由于大部分的学生都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引导学生在开课前进行预习,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互动交流群为同学们安排需要预习的内容,让同学们在闲暇之余去想与之有关的问题,并在解题过程中对教材内的知识要点有一个基本了解,从而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进行有针对性地听课。
结语: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初中数学教学的教学目标并不单纯在于提升初中生的数学水平,而是要全面激发初中生对数学的热情。教师要着眼于未来,而不是过于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此外,教师还要正视学生的差异性,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具有针对性,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亮亮.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新思路[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1(7):2.
[2]吕萌.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建模教学策略[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2(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