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覃雨晴
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兴隆小学 四川省资阳市 641300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应用已是必然结果。将信息技术合理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之中,除了能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以外,还可以丰富教学内容与改进教学方式,从而更高效地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本文将以小学语文教学为核心,探究信息化教学的重要价值。结合实践教学案例提出打造高效小学语文信息化课堂的策略,以期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为优质的语文教学内容,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引言:
语文是小学阶段的基础教育科目之一,学好语文知识有利于更好地理解其他学科的内容[1]。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学的内容相对而言比较枯燥,语文教学的方式也比较单一,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学生的学习效果普遍较差,虽然部分学生可以取得优秀的成绩,但他们对于语文知识和语言文化的理解程度仍然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对此,教师要紧跟时代潮流,巧妙运用信息技术开展高效语文教学,让语文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促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学习当中,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
一、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的重要价值
(一)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普及,其在教学领域中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在现实生活中,电子产品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人们通过手机就可以轻松了解世界,浏览各式各样的新鲜资讯。在教育行业,信息技术所搭建的网络平台日益成熟,可供教师选用的教学资源也逐步变得丰富多样。以往教师备课能选择的教学资源十分有限,教师自身也很少有机会观摩其他优秀教师的教学过程。当今网络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被缩短,各种优质的教学资源和教案都能够通过互联网实现教学共享。语文教师可以在互联网平台上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资源,学习其他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2]。
(二)彰显语文学科的意义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能够通过动态的画面将语文知识由文字转化为真实情感,这能够使学生在观看画面的同时学会站在作者的角度上进行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凸显语文学科的人才价值。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包含了很多富有哲理的小故事或古诗词作品,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的讲解掌握生字词,但文中所表达的道理和智慧不是这样就能轻松理解的。信息技术手段能够拉近学生与作品间的距离,为学生带来一种身临其境的真实感,使得学生对文中的内容感同身受,进而深刻理解文中所蕴含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运用信息技术,能够使学生受到语文教材中积极向上情感的熏陶,从而凸显语文学科的教学价值,彰显语文学科的重要教学意义。
二、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策略
(一)巧用信息技术,设计趣味课堂导入
为了构建高效语文课堂,教师可以巧妙地运用信息技术设计趣味性的课堂导入,引导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并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产生兴趣,进而提高整节课的教学效果[3]。
例如,在学习《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时,首先,教师为可以学生播放圆明园毁灭前的壮观景象,例如金碧辉煌的殿堂、巧夺天工的雕刻、亦真亦幻的楼阁等;然后,再为学生展示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时的情景,通过真实的画面让学生认识到英法联军的凶残,例如疯狂掠夺各种文物、烧毁带不走的大型建筑、随意破坏精美的画作和经典的文学著作等。这样一来,通过鲜明的对比,学生的好奇心就会被勾起,他们很想知道为什么当初那么辉煌的圆明园会变成如今的残垣断壁、破败不堪。借此机会,教师再向学生说道:“通过图片和视频,大家看到了两个不一样的圆明园,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一起寻找圆明园发生如此变化的原因吧。”通过这句话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文上,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对课文进行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深化文章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学必须将参考书和教科书予以结合,才能够满足学生的日常学习需求。而信息技术的融入具有很大优势,它能够收集到很多关于语文的学习资源,进而增强我们教学的信息量。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并让学生自主进行学习,通过交流与探讨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比如,在教学《猴王出世》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了解到《西游记》中更多的人物故事,教师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搜集相关人物,并绘制相关人物的黑板报。信息技术在课堂上能够让学生掌握到更多的知识,同时也为学生日后的语文学习提供了便捷方式,总而言之,信息技术对于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是非常有帮助的。
(三)借助信息技术,突破重难点教学内容
语文知识普遍具有抽象性,尤其是高学段的语文知识,除了基本的生字词以外,学生还要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或者作者用文字描绘出的景象、景观等内容,这对于依靠直观思维认知外界事物的学生来说具有较高的难度,如果教师不重视这一问题,就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发展受到限制。对此,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开展语文教学,通过直观、具体的手段突破教学重难点,从而打造高效语文课堂,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例如,在学习《昆虫备忘录》这一课时,由于当前生活环境的影响,很多学生没有实际接触各种昆虫的经历,也很少在网络搜索和昆虫相关的内容,所以他们在学习这一课时,会很难理解作者所描述的内容,像蜻蜓的复眼、瓢虫的翅膀等。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在讲课时,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各种昆虫的图片,让学生可以多角度地观察瓢虫、独角仙、蚂蚱等昆虫的动作、形态、外观等,或者利用各种清晰的视频让学生观察这些昆虫进食、休息、飞翔时的特点,促使学生对各种昆虫形成较为深入的理解。结合教学结果来看,这样的教学方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轻松突破教学重难点,提升教学效率,从而实现高效课堂的落实与发展。
结束语
总之,信息技术和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入,能够增强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综合素质。教师要充分利用动画、视频、微课等信息技术予以教学,有效构建高质量的语文课堂,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李金峰.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策略分析[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9(23):123.
[2]宋晓玲.基于信息技术构建高效课堂[J].江西教育,2019(36):64.
[3]程慧,宗翠美.巧用信息技术,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J].中国教师,2019(S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