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自主管理能力在创建幸福班级中的运用

摘要 【摘要】摘要: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之下,大部分的家庭往往都有一个孩子,属于娇生惯养的他们可能仍然有一部分幼儿缺乏基础的拿筷子吃饭能力、自己系鞋带能力、穿衣服能力、叠东西能力,所以教师必须注重在幼儿园活动中发展幼儿的自理能力,以此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和责任感,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幸福班级的逐步构建。
DOI
作者王莹莹
出处《教育学文摘》2023年第38卷1月第1期
出版日期2023-04-04(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幼儿自主管理能力在创建幸福班级中的运用

王莹莹

黑龙江省讷河市城南中心学校  161300

摘要: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之下,大部分的家庭往往都有一个孩子,属于娇生惯养的他们可能仍然有一部分幼儿缺乏基础的拿筷子吃饭能力、自己系鞋带能力、穿衣服能力、叠东西能力,所以教师必须注重在幼儿园活动中发展幼儿的自理能力,以此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和责任感,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幸福班级的逐步构建。
  关键词:幼儿园;自主管理能力;培养;幸福班级
   在幼儿园阶段大部分幼儿的生活和学习场所都在班级之中,良好的班级氛围可以让幼儿更加自主和欢乐的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但目前根据研究发现由于幼儿的心智发展尚未成熟,在生活和学习中也缺乏一定的自主管理能力,依旧存在无法自己系鞋带、无法自己上厕所、没有自主劳动意识和班级意识的情况。为构建幸福班级,教师首先,则需要提高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只有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让学生形成善于劳动并为班级做贡献的意识,才能够为创建幸福班级增添助力。

一、重视组织餐前活动

餐前活动是每位幼儿都必须参与的活动之一,无论是进餐前还是用餐时,需要锻炼幼儿自主管理能力的方式有很多。根据研究,发现许多幼儿,在用餐时会表现出各种不积极的状况,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积极组织幼儿进行参见活动,即让幼儿参与到食材的准备当中,比如进行剥虾活动,教师要善于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带领幼儿进行各种各样的餐前活动。教师所组织的餐前活动不能过于复杂,如不能组织幼儿进行自己倒粥、倒牛奶的活动,这些过烫的液体,如果一不小心会弄伤幼儿。此外教师也也要积极利用各种手段调动幼儿用餐的欲望,并帮助幼儿掌握熟练利用餐具的能力。
    例如,首先教师可以在幼儿用餐之前组织幼儿进行剥虾活动,即为每位幼儿准备一些虾,教师需要帮助幼儿熟悉整个剥虾的过程,接着再告诉幼儿将虾皮和虾肉统一放在什么样的地方,在向幼儿传授了剥虾的方法之后,教师就可以组织幼儿进行包下活动,看看哪个幼儿包下的数量最多参与活动,最为积极,教师可以为其准备小红花。让幼儿参与到食材的准备环节当中,可以让幼儿感受到食材准备的来之不易,帮助幼儿在进餐时更加珍惜食材。此外对于一些餐具使用不够熟练的幼儿,教师,必须要针对这些幼儿进行耐心的指导,并鼓励幼儿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幼儿独立意识。
    二、鼓励幼儿自主午睡
    午睡活动也是幼儿一天在幼儿园活动当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许多幼儿在此之前并没有掌握午睡的习惯,在家庭生活当中,也没有养成较好的作息,所以教师需要通过午睡活动帮助幼儿形成较为正确和健康的作息。同时幼儿所参与的午睡活动,也设计了一些穿脱衣服、叠被子的环节,教师除了可以借助这一阶段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同时,培养幼儿掌握穿脱衣服和整理衣服的好方法,发展幼儿的自主管理能力
    例如,教师需要每天定时定点合理安排幼儿的自主午睡时间,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午睡生物钟。这主要是因为在幼儿进入到幼儿园之前,由于不同的幼儿,来自的家庭环境各有不同,有些家庭环境并没有午睡的习惯,而有些幼儿,入睡的时间较为缓慢,有些幼儿又需要在入睡时需要成人的陪伴,这种不同的入睡习惯,都是影响着幼儿在午睡阶段无法积极入睡的主要原因。所以教师需要在幼儿午睡时间为幼儿营造温馨和安静的午睡氛围。在幼儿午睡之后,教师也需要让幼儿进行自己穿衣服、系扣子、叠被子、穿鞋子等一系列的自主活动,以此让幼儿学会最基本的自我服务,能够照顾好自己。
    三、合理安排幼儿进行劳动
    劳动意识是非常重要的,作为一名合格的幼儿园教师必须在幼儿园阶段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鼓励幼儿在家在幼儿园环境当中学会自主劳动。当前根据研究发现许多幼儿所属的家庭环境较好又是独生子女,通常会受到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们的过分溺爱,缺乏劳动意识和基本的劳动能力,这会对幼儿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必须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为幼儿布置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任务,如让幼儿自己擦拭桌子、扫地甚至拖地等活动。在幼儿积极参与各种劳动活动之后,教师需要给予幼儿充分的鼓励和表扬,以此培养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

例如,教师可以定期带领幼儿进行各种各样的劳动活动。首先教师可以将班级中的幼儿平均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做一天的值日生,负责这一整天的扫地和拖地任务。其次教师可以要求每位幼儿准备一块属于自己的抹布,让每位幼儿入园之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擦拭自己的桌椅板凳。为了培养幼儿长此以往的劳动习惯,教师必须每天定时定点提醒幼儿。最后教师可以不定时带领幼儿进行班级大扫除活动,即鼓励幼儿参与到班级的玩具清洗,材料清洗等劳动活动。通过教师的观察可以对一些参与劳动活动,积极的幼儿给予表扬并送出小礼物。这种方式既可以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也能够鼓励幼儿学会自主承担班级的自我服务。

班级和幼儿园学校是教师开展工作的最基本的单位,同时班级也是幼儿活动的主要场所,是帮助幼儿形成健全的人格和积极向上精神状态的主要场所之一,所以在班级建设中对于创建并实现幸福班级的主要目标,进一步发展幼儿的幸福意识,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由于大部分学生缺乏良好的自主管理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幸福班级的逐步构建。为此教师必须及时转变教育思想观念,要从幼儿的基础出发,及时了解不同幼儿的性格习惯,要学会站在幼儿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学会让幼儿通过思考去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幸福班级的构建。

参考文献:

[1]刘琳.幼小衔接从生活准备和自主管理入手[J].当代家庭教育,2021(36):66-67.

[2]史晓燕.幼小衔接背景下幼儿园开展生活化课程的方法[J].幸福家庭,2021(23):97-98.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