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升策略
付芝梅
四川省眉山市洪雅县第一小学校
摘要:核心素养理念指导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探索中,不仅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被充分的凸显,整个知识呈现的过程以及实践探索的路径都更加的丰富。数学与人类的活动息息相关,特别是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树立数学生活化的意识,让学生以生活化的视角学习数学知识,使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得以发挥。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升策略
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仅沿用传统教学模式,硬性介绍知识、渗透知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难以把握教学重点内容和基本方向,导致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的能动性意识较低。同时,传统的课堂教学难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致使学生的学习热情逐步降低,不利于学生在课堂中的知识探索。
一、尊重主体地位,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中,经常都是以教师作为课堂的中心,教师经常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模式在一定的程度上让学生的思维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因为学生长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学生对教师有着强烈的依赖心,这种情况下对学生的未来学习会产生严重的影响。伴随着当前不断优化与发展的新课改出现,我们教师还需要以学生们为主体来开展课堂教学的活动,这样才更加有效。并且我们需要把学生们的主体地位作为自己的重点关注方向。这样才能帮助他们更好的培养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样也才更能够帮助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得到更加有效的加强。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小数的混合运算》这节课程时,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和交流,教师首先需要引导学生去回忆关于整数运算过程中所需要应用到的规律,通过相关的知识巩固,可以让学生意识到计算方法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学生通过小组间的相互讨论学习,可以帮助每位小组的同学们都参与进来,通过这样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并且还可以通过同学们相互间的良心竞争来更好的加强他们的自学能力,最终促使他们的合作意识得到显著的提高。
二、融入生活元素,加强知识内涵理解
核心素养理念培养过程中,对于知识与生活实际之间的结合是非常重视的,只有在实践应用中不断的加强学生对于知识内涵的理解,才能够进一步的深化和升华其知识水平。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的探索中,教师可以在核心素养的指导下,在课堂上引入更加丰富直观的生活元素,为学生打造出更加生活化的知识探索氛围。
例如,在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点内容时,教师可以将整个教室加定为生活中常见的电影院,在熟悉的生活元素融入中学生,对于电影院里能有哪些数学知识这一关键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电影院座位排号交叉的特点,认识到两位数乘法的计算规律。在生活元素的辅助下,整个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更加的轻松有趣。
三、科学选择教学内容,提升学生复习效能
内容的选择与设计要做到循序逐步地将学习者的思路引导深入。教师要发展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既不是着急要给学生进行求证式思考,也不是大玩题海战术,而只是适当地引导学生,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感受数形融合的来龙去脉,以便于真正了解这一数学教育中解题方式的核心内容,从而提升了学生的复习效能。
例如,在学《多边形面积》中组合多边形面积计算这一内容为例,针对学生自身的数学知识基础,在起初阶段让学生以分步画图、裁剪、粘贴等形式自主去分析探究如何对不规则的多边形进行调整,将其转化为多个容易进行计算的图形。在全班基于这样的探究后,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掌握最基本的计算方法后,接着通过教材中一些练习习题进行巩固,在能够明确学生们掌握了基本的方法之后。对于一些分割、割补的巧办法以及特别复杂多边形图形面积的计算问题则留在课后进行探究。同样在小数加减法的计算中也是如此,在教会了学生具体的方法,巩固了学生相应的计算能力基础;对于后期计算器的使用等内容,则可以只教方法不在课上做大量的练习。这样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将基本的学习方法传递给了学生之后,让更多的学生学会重点知识与方法。
总之,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自身思维形象化特征明显的成长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活跃度高,但是由于自身生活经验浅薄以及知识储备较为单一,对于未知事物的兴趣是最为浓厚的。在核心素养的指导下,小学数学教师展开数学教学实践的探索过程中,不仅要遵循学生的成长特征,结合学生学习兴趣出发点,并将其与数学学科知识特点进行有机的整合,设计出更加新颖有趣的知识探索形式,引导学生以主体性的地位更加积极的参与到数学知识内涵的探索过程中。
参考文献:
[1]洛桑次仁.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探究[J].传奇故事,2023(20):85-86.
[2]徐倩.核心素养教育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分析[J].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2023(3):0107-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