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摘要 【摘要】【摘要】: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物理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初中学生刚刚开始学习物理,学习方法及抽象思维能力还没有形成,因而,应从实验全方位指导,通过各种考查手段促进,加强学生对实验的掌握。
DOI
作者王文娣
机构地区
出处《中小学教育》2023年 2月第3期
出版日期2023-05-31(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王文娣

海南省海口市永兴中学     

 

  【摘要】: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物理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初中学生刚刚开始学习物理,学习方法及抽象思维能力还没有形成,因而,应从实验全方位指导,通过各种考查手段促进,加强学生对实验的掌握。

  关键词:课改;实验;探究:方法

初中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主的学科,做好物理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学生动手动脑能力极其重要。实验教学既是物理知识教学的基础,也是物理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主要渠道和有效手段。如何做好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仅以个人教学经验浅谈一二。

一、利用探究模式教学加强学生物理实验能力培养。

这是一种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并发现知识过程的活动,在应用这种模式时,要求教师有目的的选择重演与再现内容。物理教学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的实验教学就应该合理利用探究模式,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我们都知道,通过物理实验教学,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实验技能,学习物理的实验方法,培养严格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并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实验仪器进行探究的能力、培养动手做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等。利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在《物理课程标准》中提出了一种让初中学生必须掌握的最为基本的科学思维程序: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交流与评估。这种思维程序的完成对学生的实验能力至关重要,因此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才能更好的达到课程规定的目的。

1.要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这是探究模式的重要条件。物理的认识过程多是以实验观察为基础的,观察是认知的窗口,是思维的前提。因此,教师在进行探究实验时,应该指导学生善于观察。使学生明确观察目标和初步掌握观察方法在实验完毕后,教师应及时纠正存在问题,要根据实验重点和容易忽视的现象进行提问,指导学生进行探究。

这样通过学生操作、观察、分析、探究,再经过疑问、更正、指导和探究,长时间的坚持下去,学生就能养成一个全面、仔细、系统的观察习惯,为今后学生们主动探究打下基础。

2.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它是操作的必要条件。让每一位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这是新课程教学中竭力强调的,这不仅是为了每一位学生掌握实验原理,正确使用实验器材,掌握实验技能和操作方法,而且也是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物理联系与实际进行探究的能力,同时还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因此要注意,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在操作过程中首先要向学生提出一些要注意的问题,体现教师言传身教的作用,要用一丝不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感染教育学生,切忌违规操作。

3.加强学生归纳能力的培养---是探究教学模式的归宿。做物理实验的目的就是通过学生的探究得出某种结论,因此,无论是教师的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分组实验,在实验中无论观察到什么现象,都要进行分析、探究,从而获得结论,找出规律,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在实验中,发生一些操作上的失误和实验误差在所难免,教师正确指导学生分析产生错误和出现错误的原因,通过对整个实验主要过程的分析探究,总结经验,找出规律,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这样才能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抓好课堂内的实验教学,寓实验于趣味之中。

初中生的心理的另一个特点是好奇心强,喜欢探索自然的奥妙,兴趣广泛、强烈,但缺乏深度和稳定性。如果在教学中不失时机地进行实验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和献身科学的精神。例如:我在《大气压》一节的教学中,首先演示小孔不流水实验,事先在一个矿泉水瓶上挖两个小孔,装满水把瓶盖盖上。提问:如果我把瓶盖打开,会出现什么现象?水会流出来。我用手指挡住小孔,水不流了。如果我现在把瓶盖盖上,松开手,又会出现什么现象?大多数学生认为水可能还会流出来。然后实验,学生惊奇的发现水并没有流出来。学生感到疑惑不解,教师及时点拨:是什么力量代替了手指的压力让小孔不流水呢?是大气压。学习了《大气压》这节课我们就可以解释这一现象。一个有趣的实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整堂课学生精力旺盛,注意力集中。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三、改革实验教学方式,突出教学主体地位。

过去,好老师的标准是能把书本内容讲清楚,能让学生记正确。所以教师在课堂上是一个传授者的角色,其实质是教师走在前面,学生跟在后面,强调教师对学生的讲解和示范。

新课程则让学生在前面探和闯,让学生打头阵去尝试、去发现,遇到困难时,教师再出面引导。教师不再是传授者,而是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挥者和参与者,基本任务是提供充分的探究与交流机会,凡是学生能自己探索得出的,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决不暗示。

四、把物理实验和生活实际相联系,利用学生的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很多同学不爱学习物理就是觉得物理没有用,和生活实际相差太远,这样时间长了也就失去了其进一步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利用以学过的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通过将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并取得一定的实效性,使学生具有成就感。这样一方面学生觉得自己学习的知识很有用自然会更加用心的学习,另一方面学生在实践中检验了自己的学习成果也可以进一步增强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理解。例如,在我们农村很多家庭都在自家院子外安装一个门灯,但是门灯的开关却是问题。因为一个开关控制一盏灯人走灯灭,晚上经常是摸黑开灯摸黑进院,造成一定的不方便。在电学的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对于楼道灯原理的学习,了解到这种电路原理,对于农村的门灯同样使用。因此鼓励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对于家庭的门灯进行改装。这样自己的学习成果应用到实际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得到了好评,自然也激发了学生的成就感。从而进一步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通过口试、笔试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

具体内容根据教学要求设定,时间可安排在单元结束、期中、期末考试前进行。促进学生自主探究,真正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1、口试:主要考查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仪器的选择及性能、实验中应注意的事项以及误差的产生和讨论等。从口试中发现问题及时追问。从追问中既能发现学生的不足,又能及时纠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能正确理解及完整叙述。如在人教版八年级的实验口试中可增加这样一个问题:通过观察电流表,表盘刻度有什么特征?使用中应如何选择量程?使用不同的量程时刻度有何不同?考试中要求学生画出电路图,说明各元件的作用并按要求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等。

2、笔试:主要考查学生对实验中涉及到的原理、规律及公式的推导和论证,还可以考查学生的创造能力。如考试中有这样一个题目:根据学过的电学知识,选择适当的器材,你能设计出几种测定导体电阻的方法。画出电路图,指出直接测得的物理量,并用直接测得的物理量导出计算电阻的表达式。不管学生设出几种方案,只要是切实可行的。说明学生是动脑了,可见学生的创造潜能是很大的。

总之,随着新课改的稳定推进,教师在学生实验中应该大胆尝试,通过实验真正做到:学生力所能及,教师避之;学生力所难及,教师助之;学生力所不及,教师为之的新课程理念。所以,加强物理实验教学,是提高物理质量的十分有效的途径,对提高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很有帮助,能为学习高中乃至大学物理知识打下坚实基础。因此,初中物理教学中,应大力推广加强和优化物理实验教学,从而进一步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教育方法与艺术全书》  主编:柳斌   中国物资出版社

  [2] 网址: http://www.jydoc.com/article/1626668.html

  [3 《说课与新课改》  主编:宋乐勋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4] 《教学改革与发展全书》 主编:周宏  高长梅   中国物资出版社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