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长跑运动员良好情绪训练的初探

摘要 【摘要】摘要:中长跑是耐力性项目,此项运动非常需要混合速度、力量和耐力。成功的完成中长跑项目,除了需要身体技能外,应付比赛中长时间的高速度的跑,良好情绪和精神力量也是必不可少的。在田径项目中,中长跑是最具挑战性的运动项目之一,它需要必要的生理机能和顽强的精神做准备。它对练习者的心理素质、心理承受能力、抗焦虑的能力也有很高的要求。因此,教练员有必要加强中长跑运动员良好情绪的训练,培养其情绪管理意识。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不同运动员的不同心理素质,通过对他们在中长跑学习过程中的不良情绪进行系统的指导与训练,有效地培养和提
DOI
作者孙际祖
机构地区湖南澧县一中
出处《教学与研究》2022年8月16期
出版日期2022-12-15(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对中长跑运动员良好情绪训练的初探

孙际祖

 湖南澧县一中;415500

摘要:中长跑是耐力性项目,此项运动非常需要混合速度、力量和耐力。成功的完成中长跑项目,除了需要身体技能外,应付比赛中长时间的高速度的跑,良好情绪和精神力量也是必不可少的。在田径项目中,中长跑是最具挑战性的运动项目之一,它需要必要的生理机能和顽强的精神做准备。它对练习者的心理素质、心理承受能力、抗焦虑的能力也有很高的要求。因此,教练员有必要加强中长跑运动员良好情绪的训练,培养其情绪管理意识。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不同运动员的不同心理素质,通过对他们在中长跑学习过程中的不良情绪进行系统的指导与训练,有效地培养和提高运动员的情绪控制能力。

关键词:中长跑;运动员;良好情绪;训练;策略

引言:中长跑是田径运动中的一个重要项目,它的特点是要求运动员在较长距离中用最快速度跑完全程,而且要承受较在的心理负荷,在中长跑这一竞技运动中,压力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是个人与环境之间的持续作用,高训练负荷、选拔过程的不确定性、角色冲突、生理变化,以及在运动和学习中对高目标的追求,使中长跑运动员一直处于高压力状况中,运动员在运动中的经历和表现也极易受到情绪的影响。因此,如何培养和提高运动员的情绪控制能力,是中长跑教练十分关注的问题,因为这不仅关乎中长跑运动在日常训练和比赛中能否发挥出真实水平,实现自身价值,而且对保持运动员较高的参与水平和保护运动员身心健康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对中长跑运动员日常情绪管理的提前干预

所谓提前干预就是在中长跑运动员训练的初期,就要对他们的情绪管理进行训练。

第一:对刚参加训练的中长跑运动员的情绪管理水平进行起始状态的诊断,明确每一位运动员起始情绪管理水平并划分等级,根据不同等级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技能训练。

第二:教练员要对中长跑运动员进行集中培训,讲解情绪管理对训练效果以及竞赛的重要性,并讲解国内、国际优秀运动员情绪管理优异者成功案例,让青少年运动员认识到情绪管理的重要性,增加运动员对情绪管理的认同度。

第三:加强对运动员运动情绪管理理论的学习(包括相关概念、情绪调节、情绪控制等方面的理论内容学习),为情绪管理的技能实践打下理论基础。

第四:中长跑运动员训练初期,情绪管理理论学习占据比例应大于技能实践学习,随着训练深入适当调整两者的比例。

二、在平时训练中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现代中长跑训练包括身体、技术,战术、心理四个方面。在训练中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及个性心理特征,使运动员经常处在最佳的心理状态,在训练中培养他们科学对待训练的精心和锐意进取的雄心,有克服困难的毅力和坚韧性。遇到伤病,不悲观失望,不过多的考虑个人的名利得失,始终保持乐观舒畅的情绪,完成好每堂训练课。用意念控制情绪,每当训练中出现枯燥感或身体不适感而不想继续跑下去时,这就需要运动员要有一种坚定的信念和坚强的毅力来控制自己的情绪。

三、培养中长跑运动员形成最佳赛前情绪

运动员参加比赛的动机,往往取决于对参赛目的和任务的态

度。具有勇攀高峰,荣誉感强的运动员;赛前能克服一切困难,争取胜利;而有消极情绪的运动员,由于求胜心切,不考虑比赛任务,缺乏自信心或害怕对手导致比赛失败,比赛动机的形成,应在平时比赛中加强自身的学习和锻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断总结经验,增强比赛的自信心,逐渐消除心理障碍,有信心能使心理活动过程积极起来,并富有创造性;从而激发运动员勇于顽强拚搏创造优异成绩。教练员的言行在赛前对运动员情绪的影响也很重要,运动员要排除外界环境的干扰,保证形成最佳的竞技状态,使运动员在任何复杂比赛中能充分发挥身体、技术,战术水平夺取最后的胜利。如何培养运动员赛前情绪及控制,首先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指标。计划的制定,要体现拼搏精神,又要恰如其分使运动员有可能完成,不要高不可攀,使运动员失去信心,消除担心害怕及其原因,避免情绪过分波动。

四、教练员要注意与运动员的交流

训练和比赛过程是教练员和运动员双向交流的过程,彼此的言语、表情、眼神、手势、体态等无不表露内心的活动情况,在业余时间,教练员可能组织运动员进行交流讨论,创造一个相互了解、学习的环境和氛围。交流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例如,讨论训练目标的制定,如何安排训练才能达到合理的负荷量?怎样才能达到适宜的训练强度?怎样判别训练后运动员身体的疲劳程度?过度疲劳产生的原因及预防,等等。一个优秀的教练员在指导运动员训练比赛的同时,还要注意运动员的思维活动情况,要有敏锐的观察力,能准确 地掌握运动员的情绪变化,随时调整训练方案和计划,只有通过有效地、适时地互动交流,才能把把运动员的不良情绪调控在适宜的状态,为他们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五、拓宽不良情绪管理训练的路径

(1)提高对教练员情绪管理方面的训练方法和手段适应能力,及时向教练员进行沟通,以便让教练员及时了解自己的情绪状态和变化,即时对训练方案进行调整。

(2)多向同队情绪管理较好的运动员请教,把握向国内、国际优秀运动员学习训练、竞赛中的情绪管理心得、体会的机会。

(3)利用互联网、图书馆等,主动搜集情绪管理方面的文献资料、相关视频,形成主动学习、训练的习惯。

(4)养成每天纪录自己情绪和训练笔记的习惯,通过笔记等其他方式,探索自身情绪状态与训练效益的动态关系,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情绪管理技巧。

5)放松训练法:放松训练能降低大脑的兴奋水平,使运动员从紧张﹑焦虑中解脱出来,同时也抑制了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所以赛前必须对运动员进行动员,使情绪高涨起来,进入最佳竞技状态,放松训练多采用语言暗示进行全身肌肉放松,结合按摩蒸汽浴,听音乐等。

总而言之,良好情绪调节训练与整个教学过程紧密结合,改变以往教学中重技术轻心理过程的缺憾,教师给运动员良好的心理示范,引导他们自觉地应用所学的情绪调节理论与方法,调节自己的不良情绪,达到自主调节的程度,实现有效地控制运动员学习中长跑的情绪状态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生祥. 浅谈中长跑运动员的心理因素及其心理训练方法[J]. 田径, 2021(7):3.

[2]李亮. 对青少年业余中长跑运动员情绪化训练的初探[C]//.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训练学分会第六届全国田径运动发展研究成果交流会论文集.[出版者不详],2013:743-747.

[3]耿兆起.中长跑运动员赛前情绪及控制[J].少年体育训练,2005(03):38.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