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课堂构建

摘要 【摘要】摘要:随着新课标的推行和落实,传统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已不适用,而我国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也给小学数学提出了新的教学改革目标。小学阶段是学习基础知识、培养优良品行习惯的关键时期,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在新课标的教育教学背景下,创新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基于上述内容,本文旨在分析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如何培养核心素养。
DOI
作者陈领霞
出处《教学与研究》2022年8月16期
出版日期2022-12-08(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课堂构建

陈领霞

贵州省黔南州惠水县第七小学

摘要:随着新课标的推行和落实,传统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已不适用,而我国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也给小学数学提出了新的教学改革目标。小学阶段是学习基础知识、培养优良品行习惯的关键时期,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在新课标的教育教学背景下,创新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基于上述内容,本文旨在分析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如何培养核心素养。

关键词:新课标 小学数学 核心素养 构建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教育观念已经由刻板的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并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小学数学课堂不仅要教会学生数学知识,还要锻炼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将学生看作课堂的主体和中心,做到从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学会自觉高效学习,从而为他们进入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一、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培养核心素养的意义

小学阶段的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具有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烈、不稳定的年龄特点,但同时此阶段的学生是培养良好习惯、锻炼基本技能的奠基阶段,因此,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有助于教师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积累数学思路,形成解题思维,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锻炼学生的思维逻辑,同时,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教学环境下学习,有利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平等互动交流,满足学生在特殊阶段的身心发展规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克服数学学习上的困难。核心素养注重学生“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的培养以及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的锻炼”,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具有极强的逻辑性和思维性,包含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各种教学内容,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师要根据学生自身的数学基础,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积极完成新课标的教学任务,构建高效小学数学课堂,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社会发展需要奠定基础。由于传统教育观念实施长久,在小学数学课堂培养核心素养还可以改善家长和学生以往的落后观念,使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学习,从而更好地贯彻落实新课标的素质教学理念。[1]

二、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培养核心素养的策略

1.创设趣味性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针对低学段的小学生而言,是否形成趣味性教学至关重要,此阶段的小学生正是对世界的探索时期,同时由于他们尚未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数学也没有形成系统性的认识,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在教学中适当创设数学教学情境,充分尊重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搭建知识与学习之间的桥梁,使学生在教学情境中学习知识、运用知识、夯实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2]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认识钟表”时,教师可以在导入时提出谜题:小小骏马不停蹄,日日夜夜不休息,蹄声哒哒似战鼓,提醒人们争朝夕。让学生试着解答,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在学生猜出答案后,为学生引入“钟表”,带领学生认识钟表上的1~12分别代表几点,一根长一根短的针分别是分针和时针,有了基础的认知后,教师可以选出12位学生参与课堂情境互动,拿出提前准备的教具“时间头套”,活动规则是教师说出特殊时间,学生要在拨动时针和分针的同时大声喊出该时间点学生在干什么。这样设计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在趣味性的教学活动中学会数学知识,并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创新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我国各阶段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多媒体以其特有的展示、视听等功能被广泛应用于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大多机械地讲述、学生被动地接受,数学知识相对抽象,而低学段的小学生在课上不容易集中注意力,就容易导致传统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以及教学质量较低的现象,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一)”时,教师可以在导入时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段视频:爷爷和小红、小明去动物园看动物的视频,然后三个小朋友都观察到了大象的长相,但告诉爷爷时,却不是一样的答案,小红说大象的两只耳朵像扇子还有一根长鞭,小明说大象是四根柱子和一座城墙构成的……然后提出问题:同学们,为什么他们看到的都是大象而对爷爷介绍时却不一样呢?这样利用多媒体的视频播放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明白“观察位置不同,形状也不同”的数学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使学生学会从多角度看待事物。

3.小组合作探究,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在新课标背景下,数学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习知识,还要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以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让学生意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因此,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造小组合作的机会,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时,教师要先带领学生认识角和直角,然后提出问题:角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是,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说一说你们在教室中看到的角,然后师生互问互答,说出小组交流出的答案。最后留下课堂练习:在一个趸交的内部,从顶点出发画一条线,把它拆分为两个角。这两个角可能是什么角,会有几种不同的情况?然后为学生留下独立思考时间,最后与同学交流,得出答案,教师再及时进行反馈。这样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交流学习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同时使学生意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标逐步推行的现代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改革传统的教育理念,立足于学生实际学习基础,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和手段,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抽象逻辑能力,让学生在趣味性的教学环境下提高自身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施雷蕾.新课标政策下试论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对策[J].小学生(上旬刊).2022(03):115-117.

[2]豆等成.新课标背景下关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分析[J].华夏教师.2022(02):61-62.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