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减负提质路径分析

摘要 【摘要】摘要:高质量教育是现代社会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双减”的目标就是要构建优质教育体系,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和教育管理结构,提高教育质量。了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减轻家长的精神负担和学生的学业负担,让教育重新回归学校这一主阵地,国家力求落实“双减”政策。要使学校的教育作用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一个重要的路径就是持续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从而使学生摆脱枯燥乏味的学习状态,减少他们的学习负担,达到“减负提质”的目的。
DOI
作者范贵清
机构地区
出处《教学与研究》2023年第11期
关键词
出版日期2023-11-11(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减负提质路径分析

范贵清

江苏省射阳县海河初级中学

摘要:高质量教育是现代社会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双减”的目标就是要构建优质教育体系,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和教育管理结构,提高教育质量。了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减轻家长的精神负担和学生的学业负担,让教育重新回归学校这一主阵地,国家力求落实“双减”政策。要使学校的教育作用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一个重要的路径就是持续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从而使学生摆脱枯燥乏味的学习状态,减少他们的学习负担,达到“减负提质”的目的。

关键词:双减;初中语文;教学;减负提质

一、优化预习环节,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众所周知,“好的预习,是一堂课成功的一半”,在语文教学中,预习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也是一种很好的辅助方式,科学、高效的课前预习,既可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又可以使学生摆脱枯燥乏味的学习状态,从而减少他们的学习负担,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

例如,预习就是为了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去学习。运用导学案,也是为了让学生通过问题的引导和启发,进行思考和探究,从而学会自主学习。所以,在设计导学案的时候,要体现方法的指导,即教师在设计导学案的环节时可注明提示语,比如“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质疑反思”,或者在提出问题的时候,给学生一些方法上的建议。例如,老师在引导学生预习《天上的街市》时,可在“朗读”环节中做如下提示:第一节应该用轻柔的语调,舒缓的语速,读出诗歌描绘的美好景象;第二节应该用欢快的语气读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第三节应该用轻缓的语调,读出牛郎织女团圆生活的美好;最后一节应用欢快的语调读出牛郎织女生活的美好和诗人的向往之情。通过这样方法的点拨与提示可以有效的提高课文预习的效果。通过对朗读要点的提醒,学生知道以朗读作为预习的切口,知道如何去预习诗歌。

(二)改进刻板单一教学方式,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改进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是提升初中语文课堂趣味的关键。以下是几种教学技巧,能够帮助教师改进单一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喜欢上语文学习。

1.开启学生学习思维,从“死板学习”到“灵活学习”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材特点,将教材分为几个层次,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实践发现和总结规律,变“死板学习”为“灵活学习。

例如,在教学《孔乙己》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鲁迅的其他文章,从而开启学生学习《孔乙己》一文中新知识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探索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想表达的思想。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开发,个性得到发展,意识得到提升,学生学会了独立思考和判断。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努力学习”到“快乐学习”

教师应该专注于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兴趣,让学生对探索新知识产生需求,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进而从“努力学习”转化为“快乐学习”。

例如,在教学《散步》时,可以引导学生记录温暖的琐事并与同学分享,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表达的欲望,还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再比如,在教学《皇帝的新装》时,可以改编成适合表演的剧本,让学生通过表演体验趣味。这样,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改编和排练,从而获得有效的语文学习趣味。

(三)拓展作业形式,落实“双减”政策

“双减”政策的实施,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从单一的、传统的书面作业向多元化发展转变,以更好地实现“双减”政策的实施。

1.以过程性作业取代抄写类作业,培养学生“做中学”的意识

科学的教学方式不应是机械记忆,而应注重学习过程。特别是对于初中语文来说,在小学阶段,学生们还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学习语文的方法体系,也不像高中阶段,着重培养质疑论证能力,而初中语文更多的是通过大量的背诵、多元的整理归纳,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语文学习技巧。随着人教教材内容的增加,特别是古诗词背诵类课程的大幅度提高,由此导致了“作业数量大,学生负担重”、“抄写类及书面性作业比重多”等问题。如果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能够有以经验带动学习行为、以实际参与验证作业效果、以解决问题来培养素养能力的设计意识,相信这些问题都会得到解决。

“做”中“学”,如何做便是教师要下功夫费心思的重点。比如,在讲授新闻单元时,笔者设计了“新闻单元整体设计”作业,利用两个周末的时间,学生以“编辑官”的身份完成从阅读、摘录新闻、到练习特定体裁的新闻报道任务,一系列过程进行下来,不仅培养了阅读新闻的习惯,还掌握了新闻采访、新闻写作等方面的知识。寒假期间以“编辑官”的身份完成“我看北京冬奥会”新闻稿的编辑作业。从书本知识迁移到生活能力,学生在完整的作业体验中实现了知行合一。

2.巧设阅读类作业,激发学生兴趣

以较为热门的整本书阅读为例,在实际教学中,笔者观察到多数教师倾向于设计思维导图类的作业,以引导学生做整本书的梳理。虽然思维导图的确可帮助梳理知识点,但学生阅读后仅做知识性的梳理,缺乏创新性和独特的阅读感受的作业设计,使得学生读书缺少了自我鉴赏和品析的环节,这样就会降低学习的乐趣。

例如,(1)长篇阅读:布置“整本书阅读”寒暑假作业。将新学期的整本书阅读计划发给学生,并提供相应的“整本书阅读”方法指导,学生利用假期完成长篇阅读任务,在开学之初,每个年级都会组织一次对长篇阅读作业的展示交流活动。(2)短文阅读:布置每周系列“美文赏析”阅读作业,师生共同推荐、赏析优质的短文,学期末形成每班一册的美文书籍。并鼓励学生在即将结束的寒假里,以“走过2023,展望2024”为主题,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制作一本属于自己的手册。在一学期末,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整本书阅读”和“美文赏析”作业整理设计成自己的图书。然后,在开学后,参加班级和学校的阅读作业交流和评比。这样的作业设计使得学生的作业不只是作业,更是一份交流和赏析的作品。
总而言之,在当前“双减理念”教育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应对教育教学模式做出积极的改变,不再以传统的教学思维履行教育职责,而是要与时俱进,积极创新教育形式, 既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又能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和负担,又能让他们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喜欢学习,爱上学习,实现减负增效。基于此,本文将以"双减"政策为背景,围绕初中语文有效性提升展开研究, 给出了一些具体的教学策略,以供其他教师参考。

参考文献:

[1]方海梅."双减"视域下初中语文课堂提质增效的策略探究[J].教师, 2022(9):27-29.

[2]张锦香."双减"政策下初中语文提质增效的方法探索[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2, 7(15):36-37.

[3]周晓凤.双减政策下的初中语文提质减负教学探讨[J].世纪之星—初中版, 2022(7):0076-0078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