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音乐教学策略
王建
德阳市罗江区七一潺亭中学
摘要:在新课标背景下,高中音乐教学策略的制定显得尤为重要。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创新思维和人文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音乐教学的目标已经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变为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综合素质。因此,教师需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精心制定教学策略,确保高中音乐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得到质的飞跃,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音乐教育。本文将结合教学实践,探讨新课标背景下高中音乐教学的策略,以期为音乐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音乐;教学;策略
一、创建以学生为中心的音乐课堂
音乐,作为世界性的语言,它具有独特的魅力,能够跨越文化和地域的界限,触动人们的心灵深处。在新的课标背景下,高中音乐教学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和艺术鉴赏能力。因此,我们应该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结合新课标的要求,致力于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他们在音乐的海洋中自由翱翔,还能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同时,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与教师形成良好的互动和交流,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
以欣赏汉族民歌《澧水船夫号子》为例。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这首民歌的背景和特点,让学生对这首民歌有初步的认识。然后,教师可以播放这首民歌,让学生用心聆听,感受其中的韵律和情感。接下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描述自己对这首民歌的感受和体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对这首民歌的理解。一位学生描述道:“听《澧水船夫号子》,我仿佛看到了船夫们辛勤劳作的场景。他们挥动着船桨,汗水浸湿了衣衫。这首民歌的节奏明快有力,充满了力量和激情。我感受到了船夫们的坚韧和勇气,他们为了生活而奋斗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通过这样的描述,学生不仅表达了对这首民歌的感受,还从中得到了心灵的陶冶和启迪。总之,以学生为中心的音乐课堂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利用信息技术,有效渗透多元音乐文化元素
音乐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历史背景和丰富的内涵。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地渗透多元音乐文化元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音乐文化。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音乐与视觉艺术相结合,为学生呈现更加生动、立体的音乐体验。例如,在欣赏少数民族民歌时,教师可以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展示不同民族的风俗、建筑、服饰等文化元素,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民族音乐的背景和内涵。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PPT等教学软件,将音乐与文学、历史、哲学等学科知识相融合,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以蒙古族民歌《辽阔的草原》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蒙古草原的壮丽风光和蒙古族人民的生活场景。通过视频、图片等形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蒙古族民歌的起源和特点。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历史知识,介绍蒙古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蒙古族民歌的文化内涵。
三、营造律动的氛围环境,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音乐教育是一种动态的教育,它不仅仅是通过听来感受,更需要通过身体动作来体验和表现。因此,营造一个充满律动的氛围环境,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他们在音乐中自由地表达和创造。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入互动环节,通过游戏、舞蹈等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音乐的律动。例如,在欣赏《茉莉花》这首经典的中国乐曲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茉莉花舞蹈大赛”,让学生自由发挥,跟随音乐的节奏跳出自己的舞蹈。这样的互动环节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感受音乐的魅力,还能培养他们的创造力、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挖掘美的内涵,激发学生的审美需要
音乐是一种美的艺术,它通过声音和旋律传达情感和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触动。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挖掘音乐作品的美,激发学生的审美需要,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首先,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作品的旋律美。旋律是音乐的灵魂,它能够表达出音乐作品的思想和情感。例如,在欣赏《我爱你,中国》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受这首歌曲的旋律美。这首歌曲的旋律优美、流畅,通过不同的音调和节奏变化,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聆听、跟唱、合唱等方式,引导他们感受这首歌曲的旋律美,激发他们的审美需要。
其次,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作品的形式美。音乐作品的形式美包括节奏、和声、曲式等方面,这些方面的美同样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例如,在欣赏《我爱你,中国》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受这首歌曲的形式美。这首歌曲的节奏感强烈,和声运用得当,曲式结构严谨,这些方面的美同样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听辨、分析、创作等方式,引导他们感受这首歌曲的形式美,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总之,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应该注重挖掘音乐作品的美,通过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作品的旋律美和形式美,激发他们的审美需要,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音乐学习环境。
结语: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音乐教学策略应以学生为中心,结合信息技术,有效渗透多元音乐文化元素,营造律动的氛围环境,并深入挖掘音乐的美。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审美需要,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还能引导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未来的音乐教学中,我们应继续探索和实践,不断完善和创新教学策略,为学生的音乐学习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导。
参考文献:
[1]刘康,邓亚群.高中音乐新课标的创新与发展[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22,(Z1):117-119.
[2]王诗慧. 基于新课改的高中音乐教学改革措施[J]. 教育实践与研究, 2022, (5):46-47.
[3]董亚琴.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音乐教学策略[J].学园,2023,16(32):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