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培养小学生整本书阅读习惯的有效方法
朱巍
上海市闵行区实验小学 201199
摘要:阅读既是小学语文教师重要的教学手段,又是小学生获取语文知识的有效方法。语文教师想要进一步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则可以让小学生将“文章阅读”转变为“整本书阅读”,并通过趣味引导、读练一体、增添语料以及生活管教等方式来培养小学生整本书阅读习惯,在这一过程当中,逐步引发小学生们整本书阅读的兴趣、提升小学生们整本书阅读的理解、扩大小学生整本书阅读的范围,进而实现小学生们整本书阅读习惯的养成。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小学生;语文教师;教学方法;课堂
国家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不仅加速着教学资料、教学素材的变革,还推动着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方法、教学任务的优化与变化。“整本书阅读”本就是提升小学生阅读水平的有效方法之一,语文教师想在要最短的时间达成“养成小学生们的‘整本书阅读’习惯”的教学任务,则更加需要提高对教学方法优化的重视,并在优化后方法的灵活应用中,逐步将之落到实处。本文,也将围绕于此,简要分析整本书阅读与独立文章阅读相比较的优点所在、探析当前小学生整本书阅读的学习现状、探究培养小学生整本书阅读习惯的具体方法,以供相关教学工作人员参考借鉴。
一、整本书阅读与独立文章阅读相比较的优势所在
“整本书阅读”与“独立文章阅读”之间存在的最大不同点是“体量”,也正是因为这一差异,造就了“整本书阅读”的优势。二者相比,其优势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整本书阅读”的素材量更多,小学生们能够了解到、学习到更加多样、多元的内容,从而增加自身的语文知识、技能的储备;其次,“整本书阅读”的素材在上下段落、上下章节上的衔接更为严密、更加精致,小学生们在阅读时,既可以将该写作技巧参悟得更加透彻,还可以逐步掌握之,为己所用,进而实现长篇文章写作水平的提升;再者,“整本书阅读”的素材在故事情节有着独立文章所不能比拟的细腻,小学生们在阅读时,既可以体会到作者文笔之精妙,还可以更加直接地产生身临其境的代入感,进而实现阅读乐趣感知度的提升;最后,“整本书阅读”的有效阅读时长更长,更有利于小学生良好、持久、主动阅读习惯的培养,进而在侧面提升小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及语文课业成绩。
二、当前小学生整本书阅读的学习现状
“整本书阅读”好处虽多,但仍未成为主流的阅读教学趋势,现阶段小学生整本书阅读的发展现状,仍有着如下几种不足的表现。
其一,“整本书阅读”得不到应有的重视。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安排小学生进行阅读学习时,往往会下意识地意识地以某篇文章为主,让小学生在这篇文章的反复阅读、品读中加强知识记忆与理解。小学生们长期以“独立文章”的形式进行阅读,不仅难以发掘“整本书阅读”的乐趣所在,甚至还会影响他们“整本书阅读”意识的生成。
其二,“整本书阅读”难以有效融入到语文教学过程当中。部分小学语文教师虽然能够意识到“整本书阅读”的优势所在,但他们为了保障教学质量、把控教学进度,往往不会让小学生们花费更长的时间去阅读整本书,久而久之,同样会对小学生“整本书阅读”素养、习惯的养成起到不利的反作用力。
其三,“整本书阅读”的范围、面积亟待扩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安排小学生进行“整本书”的阅读学习时,其角度大多聚焦于教材,小学生们所读到的整书或体量较少,或与教材课文存在较大的联系。这一不足较前二者而言虽然负面影响较小,但同样不利于小学生“整本书阅读”习惯的养成,并且,还可能会局限小学生“整本书阅读”视角和思维的发散。
由此可见,“整本书阅读”工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开展、落实不甚理想,语文教师欲弥补之,依然“任重道远”。
三、培养小学生整本书阅读习惯的具体方法
(一)趣味引导,引发小学生整本书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小学生参与一切语文学习活动的第一推动力量,教师想要养成小学生积极、良好、持久的“整本书阅读”习惯,首先需要做的便是引发小学生们对整本书阅读的习惯。为了达成这一教育目的,语文教师则可以立足趣味角度,以趣味化的方法作为引导,让小学生们在更加轻松、欢乐的预习中,逐步引动对整本书的阅读兴趣。
例如,教师在教学《宝葫芦的秘密(节选)》这一课程时,可以基于如下流程在引动小学生“整本书阅读”的兴趣。首先,教师需要在本课程开始前的半个月左右的时间,使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与该文有关电影片段,让小学生们在观看中,产生内容探索的兴趣;其次,教师需要在片段观看结束后,基于“整本书(电影没有将书中所有细节表现出来,围绕书本来设计问题,可以避免小学生通过观看完整电影来“走捷径”)”的角度,设计一些难度稍低但需要小学生们通读书籍才能够找到答案的问题;而后,教师需要让小学生们在这半个月的时间里将整本书阅读完成,并找出各个问题的答案;最后,教师需要在该课程的教学工作开始前,再度播放一段与之对应的电影片段,并塑造与课文情节相近的情景氛围,由此实现小学生学习兴趣的进一步引发,随后再鼓励他们站上讲台,阐述问题的答案、讲述此次整本书阅读的收获与感受。进而,在更具趣味化的引导中,切实调动了小学生们整本书阅读的积极性,切实引发了小学生整本书阅读的兴趣。
(二)读练一体,提升小学生整本书阅读的理解
阅读是小学生获取语文知识的有效途径之一,而想要将获取的知识掌握得更加坚实、运用得更加得心应手,则需要由教师来设计练习项目,让小学生们在更具针对性的演练中实现进一步的提升。为了将其落到实处,教师则可以立足“读练一体”的角度,创设不同形式的实践项目,并在这一过程当中,逐步提升小学生对整本书阅读内容的理解、逐步强化小学生通过整本书阅读而获得的技能的掌握。
例如,教师在教学《小英雄雨来(节选)》这一课程时,可以将授课过程拆分为多个阶段。阶段一,教师需要占据主导位置,带领小学生们通读课文,而后,详细讲解文章中所涉及的各个知识要点,同时还可以插入一些相关的影视图片、历史图片,由此来帮助小学生们理解课程重点。阶段二,教师需要在教材解读完成后,再度运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课文内容所对应的影视片段,让小学生们在观看中,加深对课文故事情节的了解。此时,小学生们的思绪、注意力便会尽数集中到视频之中,但无论是视频还是课文,二者皆没有表明结局怎样,因此,小学生们会产生极强的意犹未尽的感受。阶段三,教师需要借由小学生“意犹未尽”的状态,布置课后阅读任务,让小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独立阅读整本书籍,在阅读中,了解完整的故事背景、故事情节,以及“小英雄雨来”最后的结局。阶段四,教师要予以小学生们一定的自主时间,让他们自由结组,在整本书故事框架的基础上,合力编写情景剧的剧本,并在角色分配后,将之演绎出来。阶段五,教师可以利用教学之余的时间,将课堂“交给”小学生们,让各个小组逐一上台表演。待所有小组演绎完成后,再由教师进行最后的点评和打分。进而,在整本书的阅读与剧本的编写、情景的演绎中,切实提升了小学生对当前课文知识、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切实实现了小学生整本书阅读能力的增强。
(三)增添语料,扩大小学生整本书阅读的范围
语文阅读素材有着极为多样的表现形式,教师想要加速小学生“整本书阅读”习惯的养成,便需要将视角聚焦于教材以外的优秀读物,让小学生们在课外阅读中,进一步强化整书阅读乐趣的感受,进一步丰富整书阅读的收获与掌握,进而实现整本书阅读范围的扩大。
例如,教师开展“整本书阅读”主题的拓展学习活动时,可以从“课内延展”与“课外赏析”两个角度出发。“课内延展”角度,教师需要以“课内”文章为主导,让小学生们在阅读课外素材中,既可以获取全新的语文知识,还可以夯实既往生成的语文功底。比如,当前教学的课程为《草船借箭》《猴王出世》等,课外书籍则可以选取它们所对应的四大名著,即《三国演义》《西游记》(若原著阅读理解难度偏高,小学生们难以将之读懂、参透,还可以以“儿童版”的书籍作为代替);此外,教师还可以做出适度的调整,比如,让小学生们阅读《三国演义赏析》《西游记赏析》等书籍,让他们从新的方向出发,以另外一种方式来看待传统优秀作品。“课外赏析”角度,教师则需要做出更加细化的设计,如,视角一“兴趣培养”,教师可以予以小学生们较多的自主权,让他们跟随自身的喜好,任选一本书进行阅读。视角二“查漏补缺”,教师要根据小学生们课业学习的短板,为之推荐适合的课外读物,比如,写作水平有待提高的小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阅读冰心、老舍、鲁迅等文学大家所作的短片、中篇小说,让他们透过作者的文笔来强化自身的写作能力;文化功底有待提高的小学生,教师则可以安排他们阅读与传统文化有关的少儿版书籍,让他们在赏析中,了解各种优秀的中国文化,以此向“腹有诗书气自华”程度转变。待整本书拓展阅读环节结束后,教师还可以为小学生们布置一项实践任务,即,任选读本的某一章节,仿照作者的写作手法,发挥自身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续写下一章节。进而,进而多元且优质的课外整本书的阅读中,切实扩大了小学生阅读学习的范围与面积,切实助力了小学生全面、坚实知识基础的塑造。
(四)生活管教,养成小学生整本书阅读的习惯
整本书阅读兴趣的培养、整本书阅读理解的发展、整本书阅读范围的扩大,皆是为了提升小学生“整本书阅读习惯”培养工作的下限,让小学生们具备相应的整本书阅读素质。为了将最后一步(整本书阅读习惯培养)走得稳且实,教师则可以立足生活角度,将小学生的家长们带入到整本书阅读教育与管理当中,让家长们也可以出一份力,并在教师与家长的密切配合中,逐步提速小学生整本书阅读习惯的养成。
例如,教师与小学生的家长进行联动时,可以分三步走。第一步走,教师需要召开校园座谈会议,邀请家长们参与其中,先阐述“整本书阅读”的好处,再讲授“整本书阅读习惯”培养的重要性,由此来提高家长们对“整本书阅读”相关要素的认识,并让他们认可之、认同之。第二步走,教师需要为家长们布置“伴读”任务,让家长们陪同小学生一起阅读某本书籍,并根据教师的指示,为小学生设置阅读思考的问题,由此来提升小学生家庭阅读的有效性。第三步走,教师则要给予家长们一定的自主权,让家长们根据小学生的喜好,购买一些优质的课外书籍(需富含教育意义,不可以购买漫画书、图册等读物),并扮演“教师”的角色,在家中监督、鼓励小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整数的阅读。进而,在更加细致的家校联动中,切实充实了小学生的学习生活,切实助力了小学生整本书阅读习惯的养成。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想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养成小学生“整本书阅读”的习惯,不仅要对教学过程做出精心设计,还要对教学方法做出灵活的选用,最终,方可在提升小学生阅读水平的同时,切实养成小学生良好、持久且主动的整本书阅读习惯。
参考文献:
【1】雷进红.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性以及实施策略探究[J]. 学周刊,2022,14(14):136-138.
【2】赵英萍. 小学语文教学中整本书阅读教学探究[J]. 科普童话·原创,2022(5):114-115.
【3】冶粉平.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探析[J]. 华夏教师,2022(16):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