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智慧,绽放光彩——幼儿园数学区域活动有效开展的实践探索
严明艳 朱玟静
攀枝花市实验幼儿园
摘要:本文探讨了幼儿园数学区域活动的有效开展实践,强调了提供恰当活动资源、数学游戏与生活链接、教师适时引导及及时评价的重要性。通过实例分析,展示了如何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其掌握数学技能,并在互动中实现知识与技能的双重提升。本文旨在为幼儿教师提供实践指导,帮助他们在数学区域活动中创造生活化学习环境,增强教学效果,从而放飞幼儿智慧,绽放数学光彩。
关键词:幼儿园;数学区域活动;开展;实践
一、提供恰当的区域活动资源,促进幼儿掌握数学技能
众多教育实践已明确揭示:当教师提供的区域活动资源既科学又合理时,幼儿能极大程度地投入到相关活动中,从而在活动中获得成长与发展。对此,教师要在区域活动中提供恰当的活动资源,利用这些资源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使他们在全心身投入中,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数学技能。
例如,在一次区域活动中,我为幼儿们准备了丰富多样的彩色串珠,包括红色、蓝色、绿色等不同颜色,以及不同数量的串珠。随后,我引导幼儿们通过串珠进行计数游戏,让他们亲手触摸、移动串珠,感受数量的变化。此外,我还设计了一些简单的数学任务,旨在帮助幼儿将所学的数学知识灵活应用于实践中。如一道任务为“请按照红色、蓝色、绿色的顺序串起三颗珠子”,幼儿需要仔细观察并遵循指定的颜色顺序来完成任务;另一道任务为“请数出五颗蓝色珠子并串在一起”,这要求幼儿准确理解数量概念,并正确完成计数和串珠操作。通过这样的方式,结合彩色串珠和适宜的数学任务,该区域活动所提供的资源充分满足了幼儿学习数学知识的需求。幼儿不仅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了数学知识,还找到了运用数学知识的实践机会,实现了知识与技能的双重提升。
二、数学游戏教学链接生活,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游戏作为幼儿认知事物的主要途径,与幼儿的生活紧密相连,而数学区域游戏不仅是幼儿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们最喜爱的活动方式之一。因此,在数学活动设计中,教师应将数学游戏与幼儿的生活、学习过程紧密结合,为幼儿创造一个生活化的学习环境,以此点燃他们对数学游戏的兴趣,促进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熟悉与接受,从而增强数学游戏化教学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这一课时,为了加深幼儿对人民币的印象,教师可以将不同面值的硬币图式投放到材料专区中,让幼儿在日常活动中随时能看到、接触到,进而认识各种币种的样子及作用。为了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学会正确使用人民币,教师可以创设模拟超市的场景,让孩子们扮演收银员、顾客等角色。在活动开始前,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思考:“大家自己去买过东西吗?买东西时都用什么呢?”随后展示人民币,并让幼儿根据各种人民币的大小值,准备一定数量的钱币以便在游戏中使用。这样的活动不仅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还使孩子们认识了人民币,并引导他们学会了如何计算和找零钱,锻炼了实际操作能力。
三、教师注重适时引导,以增强数学教育的实效性
当前教育理念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对于幼儿教育而言,这意味着教师应避免单向灌输知识,而是要充分尊重幼儿的学习自主性,鼓励他们通过自主探索的方式接触、学习并理解知识。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一些教师可能误解了这一理念,认为尊重幼儿主体地位就意味着完全放手,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自由探索,而教师则成为旁观者。这种极端做法显然不利于幼儿的学习成长。
因此,我认为幼儿教师在尊重幼儿学习主体地位的同时,也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当幼儿遇到困难或需要引导时,及时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指导,从而有效提升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的效率和质量。以我的一次数学教育实践为例,我曾在区域活动中为幼儿准备了一系列的故事卡片,每张卡片上都讲述了一个简短的故事,并蕴含了丰富的数学知识。例如,有一张卡片上画着一群小动物在森林里采摘果实,幼儿们往往只关注到故事情节,而忽视了其中的数学元素。于是,我适时引导幼儿观察:“小朋友们,你们看看这张卡片上,小猴子摘了几个桃子?小兔子又摘了几个胡萝卜呢?谁能告诉我,小猴子和小兔子一共摘了多少个果实?”通过这样的引导,幼儿们开始关注故事中的数学信息,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到了数学知识。通过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教师的适时引导能够赋予故事卡片更丰富的数学内涵,使幼儿在享受故事乐趣的同时,也能以趣味化的方式学习数学知识,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这也充分证明了幼儿教师在数学区域活动中适时引导的重要性。
四、及时评价幼儿区域活动,维持幼儿学习数学的热情
人们作为社会的一员,总是渴望得到外界的关注和肯定,这种反馈往往能转化为个人成长和进步的动力。幼儿虽然年幼,但他们同样需要外界的认可和鼓励来激发自身的积极性。基于幼儿这一心理需求,教师在组织与实施数学区域活动时,应及时给予幼儿积极的评价,让幼儿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尊重与激励,从而持续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性。
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也积极尝试了这一策略,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例如,我曾注意到班上有一名幼儿在数学方面表现出色,但平时较为内向,不善于表达。于是,在一次数学区域活动中,我特意安排他担任“数学小老师”的角色,负责向其他幼儿讲解简单的数学概念。活动结束后,我及时对他的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称赞他讲解清晰、有耐心,并鼓励他继续保持这种良好的学习态度。同时,我也引导其他幼儿向他学习,共同进步。这样一来,不仅这名幼儿得到了积极的肯定,更加坚定了学习数学的信心,而且其他幼儿也受到了激励,纷纷表示要努力学习数学,争取像“数学小老师”一样优秀。通过这样的评价方式,全班幼儿参与数学区域活动的积极性得到了显著提升,学习效果也更加显著。
结语:幼儿园数学区域活动的有效开展需要教师在资源提供、游戏设计、引导方式和评价策略等方面做出全面考虑。通过创造生活化学习环境,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及时给予积极评价,可以有效提升幼儿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效果。本文所探讨的实践策略,旨在为幼儿教师提供有益参考,助力幼儿在数学领域取得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小曼. 幼儿园数学区域活动有效开展的实践探索[J]. 天津教育, 2022, (33):123-125.
[2]王月. 幼儿园数学区域活动有效开展的实践探索[J]. 科学咨询, 2020, (11):253.